东西问丨解码“共富”系列稿件:李实:中国缩小贫富差距,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东西问)解码“共富”系列稿件:李实:中国缩小贫富差距,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电 题:中国缩小贫富差距,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专访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编者按:
贫富差距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共同富裕”是把收入拉平吗?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向贫富差距问题发起挑战,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的探索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何种借鉴?目光转向西方,作为首个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一度“告急”,彼间的旧弊及治理,于中国的“三次分配”有何启示?
中新社“东西问”专栏今起推出系列稿件,冀为此议题的讨论提供有益视角与思考。
贫富差距是一道世界性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情况尤甚。
联合国最新政策简报称,2020年3月至12月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增加了1.19亿;瑞士信贷报告则指出,2020年底,全球最富有的10%人群拥有全球82%的财富。缩小贫富差距,成为一项紧迫的全球性任务。
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并列入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向贫富差距问题发起挑战,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中国推进共同富裕,将带来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规模扩张。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直面全球性挑战,如果在探索中形成新的发展道路,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很好的借鉴。
全球贫富差距重回历史高点
中新社记者:全球各国贫富差距状况如何?
李实:回顾过去近100年西方国家收入差距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一条分界线。8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收入差距一度降至历史低点。但过去40年多年间,西方国家贫富差距又不断扩大。其中,美国是发达国家中贫富悬殊最明显的一个国家。根据相关指标,现在全球贫富差距已经回到1929年大危机之前的状态。
中新社记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有哪些?
李实:总体而言,三方面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资本的全球流动,其方向主要是从资本相对过剩的发达国家流向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有资本流入,加之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收入增长相对较快。
但是发达国家资本流出后,一些传统产业如一般制造业出现萎缩,员工工资增长也相对缓慢甚至出现下降。与之相对,跨国公司及金融业大发展让一部分高收入人群收益大增,收入差距拉大。
第二,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大都由发达国家发起,而且技术往往与资本高度结合。随着技术进步,一方面资本收益增加,另一方面,机器人等技术革新的出现,减少人工使用,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技术越先进,在就业方面对人的替代也越大。
第三,分配、福利和税收等政策。
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西方国家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政策发生调整。例如:减税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政策手段,社会福利也被削减。如此,富人的税在减少,而穷人的福利在下滑,贫富差距就扩大了。
除以上三个方面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整体产业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社会组织如工会,逐渐式微。
贫富悬殊正撕裂社会
中新社记者:贫富差距持续加大会有什么后果?
李实: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助于经济增长,因为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资本,大多来源于收入更高的人。但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往往资本充裕,贫富差距的负面影响就更大。
例如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因为大量穷人没钱消费。
收入差距过大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低收入群体在子女教育上无法投入更多,限制下一代的人力资本形成。
它还会带来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比如:美国在前总统特朗普执政以后,社会撕裂愈发严重,其背后就有着贫富悬殊问题。社会分裂往往从阶层开始,再加上种族等各种因素,于是又带来了社会骚乱和动荡,近几年这类情形频繁在美国上演。
放眼全球,除发达国家之外,拉美、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更高,常年在0.5以上,风险也极大。
例如: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时人均GDP相当于中国的10倍(阿根廷更高)。但40年过去,巴阿两国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以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问题频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收入差距过大。
直面全球性挑战
中新社记者:中国的情况如何?
李实:中国同样面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去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是0.468。全球基尼系数超过0.5的国家大约在10%左右。从全球来看,中国收入差距属于偏大水平。
中新社记者:中国为何在此时强调共同富裕?
李实:过去这些年,中国尽管收入差距偏大,但社会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得益于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各阶层人群的收入尽管增速不同,但均保持增长,低收入人群也同样从经济增长当中得到相应好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
这与全球很多其他国家,例如美国,情况不同:过去几十年,美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长期陷入停滞,甚至出现下滑。
贫富差距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来自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横向是跟其他人比,纵向是跟自己过去相比。如果纵向对比收入持续增长,也会对横向效应产生对冲,有助于缓解矛盾。
过去由于纵向效应的作用,贫富差距在中国尚未引发严重问题。但国际经验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警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增长放缓,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停滞时,社会不安定因素就会更加突出。
中国此时谋划共同富裕,一方面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有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共同富裕就设定了一个更高标准。
另一方面,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直面全球难题,努力缩小在收入、财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避免因贫富悬殊拉大而拖累经济、引发社会问题。
共同富裕的全球意义
中新社记者:放眼世界,中国推进共同富裕,有何重要意义?
李实:贫富悬殊,或称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全球性的,很多国家也在试图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它作为一种理念、行动纲领,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其他国家是没有明确提出过的,因此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中国而言,推进共同富裕,将对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共同富裕该怎么做?过去我们更强调效率、GDP增长等,未来并不是说这些就会被忽略,而是更强调在发展中注重共享,也就是所谓的兼顾公平和效率。
公平和效率两个目标一直以来难以“兼容”。如何能让二者形成相互协调、促进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或替代对方,是中国要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创新机制或者办法,会形成一条新的道路,一定程度上也能给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经验。
此外,推进共同富裕无论对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来说都是利好。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区域和收入差距,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必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这意味着消费需求的提升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也能随之扩大生产、市场和利润。(完)
受访者简介:
李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才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全国扶贫攻坚创新奖”。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李实30余年来致力于收入分配和贫困领域的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论著20多部。获第八届“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奖”、三获“孙冶方经济学奖”、2010年“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
- 2024年12月23日 15:49:24
- 2024年12月23日 14:13:38
- 2024年12月23日 12:01:50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