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福建泰宁“红军街”的文告:十三个感叹号诉真情
中新网三明6月24日电 (叶秋云 程春雨 吴涛 吴晟炜)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城岭上街,有一段明清风格的古巷,巷内留存有不少红色历史遗迹,岭上街后改名为“红军街”。
6月23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泰宁县“红军街”。
据泰宁县博物馆讲解员张琦介绍,土地革命时期,主力红军于1931年6月至1933年7月曾三次“解放泰宁,挥师东进”,岭上街两旁的民居曾驻扎大批红军官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段革命斗争历史,泰宁县人民政府把岭上街命名为“红军街”。
记者探访发现,如今,街内完好保留着红军总部暨诸位首长旧居、红军标语墙、红军井、苏区银行等众多革命遗址遗迹。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只有武装动员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红军街街长百余米,红军标语分别刷写在街两侧的古墙上。
缓步前行,只见“红军街”牌坊下,满满一墙的文告映入眼帘。该文告是由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撰写的《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高2.6米,宽4.2米,全文665字。为苏区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文字遗迹。
记者看到,文告的行头,用的是感叹号不是冒号,全文共用了十三个感叹号。文告内容揭露了国民党不抵抗日寇、同室操戈的丑恶面目,号召刘和鼎(国民党汤恩伯部第56师师长)部下官兵们走到红军队伍当中来,共同抗日。
张琦在解说时表示,文告中,用了多处感叹号,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义正词严的立场。文告第二段的开头称谓是“士兵们”,这从军人的角度做思想动员;第三段开头称谓改为“弟兄们”,则情真意切地道出了本是同根生的手足之情。
据介绍,这些标语、文告是1933年10月“城区清洁运动周”活动时留下的。红军离开后,文告被人用浓石灰水涂刷掩盖。后来,石灰层被风雨剥蚀,后经泰宁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细心修复,让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重新呈现。
泰宁县为原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是红军东方军战略指挥中心、军用物资补给地和向东方挺进的战略门户。
现今,泰宁县着力创建“走进泰宁红军街,探寻先辈革命足迹”的红色旅游品牌,凸显泰宁红色旅游的个性、特色,对游客吸引力日益增强。
“眼下,泰宁红色旅游景区已成为缅怀先烈、党员先进性教育、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热点基地,红色旅游成为泰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亮点。”泰宁县文体和旅游局副局长黄小荣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红色+绿色”资源优势,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力度,让人们记住这段革命历史,把泰宁的红色历史如实记录下来,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完)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14:10:23
- 2024年11月21日 14:03:33
- 2024年11月21日 11:16:50
- 2024年11月21日 09:30:55
- 2024年11月21日 09:28:03
- 2024年11月20日 18:33:42
- 2024年11月20日 15:27:39
- 2024年11月20日 12:25:41
- 2024年11月20日 09:42:43
- 2024年11月19日 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