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 十年增228万
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 十年增228万
北京“七人普”数据出炉,常住人口增速放缓,人口分布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城市发展新格局转变
北京“七人普”数据出炉,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961.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万人。从平均增速看,十年间,北京平均每年增加22.8万人。这一数字比2000年到2010年间3.8%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2.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有所放缓。
新京报讯 昨日,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出炉。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961.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万人。
从平均增速看,十年间,北京平均每年增加22.8万人,年平均增长1.1%。这一数字比2000年到2010年间3.8%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2.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有所放缓。
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口继续增加,达到841.8万人,已经占到常住人口的近四成(38.5%),比2010年增加了137.3万人,增长19.5%。
从北京16区情况看,常住人口正在从中心城区向“外”流动。
当前,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098.8万人,占50.2%,十年间减少了72.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下降9.5个百分点。其中,作为核心区的东城、西城两区合计已经不足200万人,现有常住人口181.5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34.7万人。
其他十区常住人口达到1090.5万人,比2010年增加300.9万人,占比上升9.5个百分点,达到49.8%。其中,通州、顺义、大兴人口增速最快。
数据说明,北京近半数的人居住在中心城区之外的区域,人口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 注释
按照北京16区的划分,中心城区共6区,分别为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其中东城、西城是核心区。其他十区分别是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
关注1 数据
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保证采集数据真实可信
数据质量是人口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衡量普查成败的根本标准。为此,全市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执行人口普查方案。确保普查的各项工作要求不走样、不变形,不允许随意更改或选择性地执行方案。在人员培训和管理上,严格按照标准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庞江倩介绍,在普查过程中,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以及人口普查工作的各项要求,在人口普查登记阶段,组织全市11.5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对全市所有的家庭和人口进行普查,圆满完成了普查的入户登记的任务。
在普查的过程中全面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集数据,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数据,或者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数据直接实时上传到国家,有效杜绝了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同时,有效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辅助开展人口普查,通过多元数据的比对核查,提高普查数据的质量。
关注2 老龄化
60岁及以上超400万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429.9万人,比2010年增加183.9万人,年均增长5.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上升了7.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北京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快于常住人口。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孟景伟表示,北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对北京来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与此同时,作为今后我国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善于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中寻找机遇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应有之义。
根据“七人普”结果,在北京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8.7万人,占比20.6%,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市老年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是主体,有258.1万人,占比60%,比2010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
充分挖掘这部分老年人在消费等方面潜力或将带来新的机遇。孟景伟表示,人口老龄化促进了老年产业的发展,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将进一步扩大。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近些年一直在探索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落地,以此为抓手构建完善养老服务的五大体系,即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产业发展和养老服务消费体系、全方位养老服务监督体系、养老服务综合保障体系。
关注3 劳动力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4万 占比近七成规模仍较大
北京15-59岁有1500.3万人,占68.5%,比2010年下降了10.4个百分点。其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490.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了44.3万人。
尽管有所减少,但官方认为,1490.7万人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较大,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8.1%,占比接近七成。
孟景伟表示,这说明北京的劳动力资源总体依然充足,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显著提高。北京全市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大专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由2010年的37.2%提高到2020年的55.7%。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升,为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身体素质日益改善,也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尽管如此,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仍需应对之策。孟景伟表示,要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到北京发展,同时持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让劳动力资源发挥智力优势,从而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此外,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资源减少带来的压力。
关注4 人口分布
城六区人口全部下降 通州顺义大兴人口增长最快
北京的常住人口正在从中心城区向“外”流动。十年间,北京中心城区的六区人口全部下跌,合计减少达72.8万人,其中,作为核心区的东城、西城合计已不足200万人。与此同时,其他十区人口全部增加,其中,通州、顺义、大兴增长最快,年均增速超过3.5%。
孟景伟表示,这说明北京市人口分布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转变。
他表示,北京十年间的人口变化反映了北京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既符合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国际大城市处在同等阶段时呈现出的共同特征。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对此深以为然,他认为,从人口普查的结果看,2016年城市总规提出的“疏解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人口逐渐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平原新区转移,符合“疏整促”的政策预期。
针对通州、顺义、大兴的人口快速增长,李国平认为,这一方面与三区距离中心城区较近有关,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在当地的落地,比如通州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兴的亦庄经开区和新机场建设,以及顺义的临空经济区建设。按照人口跟着就业走,就业跟着产业走的一般规律,人口自然会向产业集聚的地区聚拢。
对核心区的人口变化,李国平认为,市委市政府搬迁、动批疏解以及整体上商业服务的密度降低等都是推动因素,并且减少的趋势还会继续。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02日 11:34:13
- 2024年12月02日 08:47:43
- 2024年12月01日 19:15:16
- 2024年12月01日 18:50:06
- 2024年12月01日 18:37:45
- 2024年12月01日 13:48:59
- 2024年12月01日 12:31:42
- 2024年12月01日 09:35:45
- 2024年12月01日 09:16:52
- 2024年11月30日 2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