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两会热议黑土地:保住我们的“饭碗田”
中新网哈尔滨2月20日电(记者 姜辉)“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保护好黑土地就是保住了我们的‘饭碗田’”。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9日在哈尔滨市开幕。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龙在政协提案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典型黑土耕地面积为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产量1500亿斤,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中国第一。黑龙江省2021年“两会”期间,黑土地保护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黑土自然形成过程极其缓慢,每生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300年至600年”。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占峰表示,调研发现,黑龙江省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比开垦初期下降了40%以上,近50%的黑土耕地出现了退化障碍问题。
“黑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多年来人们对黑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黑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刘娣表示,保护黑土地已经迫在眉睫。
保护黑土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国黑土面积最大的省份,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已初见成效。2019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黑龙江省黑土地耕层平均厚度由2014年的19.8厘米,提高到23.3厘米。但是由于长期自然因素、不合理的耕种制度和不断增强的农业生产活动,黑土地的退化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和更长的时间去恢复。
“强化科技团队建设,成立黑土资源保护利用研究院,建立土壤大数据库,为我省的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刘娣建议,将黑龙江省黑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强化保护。同时进行黑土生态服务价值测算,尝试建立黑土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的有效成分和周转率不同,北部区域的有机质提升目标可能要达到5%左右,而在哈尔滨周边3%就很合理了”。杨宝龙表示,黑土保护应该因地制宜,决不能搞一刀切。黑土地保护投入上应当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农民、企业为补充。
孙占峰建议,应该重视工程、生物、农艺等技术在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广适合于当地的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性技术模式。探索PPP模式,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商业性资本进入,提升黑土保护领域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构建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推动黑土地保护立法,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及耕地使用者的义务,做到依法管土、依法护土。(完)
- 专题:2021年地方两会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2日 17:48:39
- 2025年01月22日 17:23:26
- 2025年01月22日 15:00:25
- 2025年01月22日 13:56:45
- 2025年01月22日 13:52:16
- 2025年01月22日 07:46:01
- 2025年01月22日 03:32:33
- 2025年01月21日 22:02:23
- 2025年01月21日 21:31:11
- 2025年01月21日 19: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