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耿车模式”有了升级版

2019年05月23日 09:4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告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增长模式——

  “耿车模式”有了升级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下午4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40多家快递物流公司的运输车沿徐淮路大众村段一字排开,一车车板式家具、多肉植物等,从这里发往全国。

  改革开放伊始,耿车从废旧塑料回收产业起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耿车模式”,享誉大江南北;如今因为不断兴起的网购,又成为一个电商重镇。

  “36年前,我是全镇第一个做旧塑回收的,11年前我又带头做家具电商。”今年68岁的邱永信是耿车镇大众村村民、优雅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借助电商平台,老邱的家具网店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盐碱地里摘穷帽,废塑加工扒黄金

  每当夜幕降临,邱永信和老伴习惯沿着碧波荡漾的史庄河遛弯。“用3辆车,花了780万元才运完里面的垃圾。”他对这个两年前由“彩色塑料山”修复而来的村头景观十分满意。

  走进耿车镇,一个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呈现在眼前。但当地人都清楚,这儿曾经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耿车属于黄泛区,过去总是发大水,土地盐碱化,十粮九不收。

  1983年,听说废品回收能赚钱,30岁出头的大众村小伙邱永信干起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将各地回收来的废旧塑料分拣清洗,再破碎造粒,一年挣了五六万元。

  那年头,万元户都很少见。轰动效应下,跟随者众。当地乘势发展村办、乡办企业。1984年,耿车乡村办企业26个,户办、联户办企业2548个;到1986年分别达到59个、4567个,企业产值上升到4691万元。198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耿车模式”诞生记》,并配发短评《好一个“耿车模式”!》。

  此后30年里,“耿车模式”富了一方群众,废塑行业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最高峰时,耿车片区年加工废旧塑料近300万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值达80亿元,对镇财政和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八成以上,形成以耿车为中心、辐射100平方公里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集散地。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说是再生资源加工集散地,实际就是个垃圾集散地。”宿城区委书记裴承前说,当时每年有150万吨塑料垃圾涌进这里,清洗破碎后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卖到外地,废料污染却留在了本地。

  “穷光景里先顾生计,哪顾得上生态环境。”邱永信回忆,村头几个七八米深的池塘被塑料垃圾堆成了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散发出阵阵异味。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耿车一度被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环境整治区域。从2002年起,耿车曾尝试通过“内培外引”鼓励村民搞塑料深加工,但由于投入大、风险高,应者寥寥。2012年后又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导塑料大户到园区集中生产。然而,习惯了家前屋后清洗和简单加工废塑料的村民们不愿付租金入园,积极性不高。

  在“生计”与“生态”的不断考量与较量中,耿车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2015年的数据显示,耿车全镇1.1万户、3.8万人,仍有近3500户、2.5万人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初,宿迁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下定决心对废塑产业“彻底禁、禁彻底”。

  砸掉自己设备的那天,年入500万元的废塑大户张先进哭了。“我是大众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治理是为了子孙后代,就得带头!”他签下承诺书,找来大货车,将3500吨废旧塑料材料全部处理了。

  66天时间,3471户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经营户全面清理到位,59个交易货场全部取缔,61个地磅、2100户设施设备全部拆除。挖土机又开进河塘沟渠,挖走20万吨塑料残料。后复垦土地2600多亩、整治河塘沟渠500多处、栽植苗木72万株,逐渐重现水清岸绿。耿车存续30年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画上了句号。

  产业转型无退路,发展电商闯新路

  “这次转型没有退路!”在裴承前看来,“转型成功,得益于将整治行动与产业转型、全民创业紧密结合,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电商。”

  耿车发展电商有基础——2008年,邱永信意识到旧产业难以持续,受邻近的沙集镇启发,开始试水家具电商。试水成功的他,如同当年从“破烂堆里扒黄金”一样,跟随者众多。

  “90后”蔡为伟,是当地年轻一代中率先转型发展电商的。他找来电商的各种书籍钻研学习,请专业的摄影师给产品拍照,销售额越来越大。“禁塑”后享受免息政策和设备补贴,他就办了自己的家具企业,又自建物流配套。目前,公司有6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电商给耿车人带来新机遇,涌现出一轮创新创业潮:2016年,湖稍村的王赞回到家乡,专注宿舍家具等细分领域,带领全家从头再来;三义村的董拥军,利用广交会上引进的专利技术生产抗菌菜板、多功能桶等家居用品,在网上备受欢迎;当年东奔西走收购旧塑的张先进,如今在家门口种植多肉植物,做起了“网红直播”,年营业额超千万元……

  “是党员,创新创业也得带好头、当示范。”张先进说。在政策引导和大户示范下,仅一年时间,全镇3471户加工经营户,有2523户实现转型,其中从事电商的近七成。

  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介绍,耿车形成了产业、创业、生态、文化“四轮齐转”的发展新模式。到2018年,家具家居、塑料制品、多肉园艺网店已有2759家,电商销售额达50亿元。

  “冲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增长模式,耿车驶入了绿色转型路。”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表示,从“耿车模式”到耿车转型,时代在变、路径在变,但探索创新的精神,始终不变。

  何 聪 王伟健 姚雪青

【编辑:房家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