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G20领导人会晤:全球经济治理赢得时间与空间

2018年12月07日 12:3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当地时间11月3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当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出席峰会的各代表团团长夫妇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当地时间11月3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当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出席峰会的各代表团团长夫妇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G20领导人会晤:全球经济治理赢得时间与空间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蒋涛 郭金超

  本文首发于总第880期《中国新闻周刊》

  “我愿同包括阿根廷在内的各方一道,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从拉普拉塔河畔再次扬帆起航,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当地时间11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抵达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时,表达对此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的期待。

  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十周年,也是G20领导人峰会机制形成十周年。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回望过去十年,一方面各经济体同舟共济、勠力同心,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深渊,走上复苏增长轨道;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风险加大,特别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再一次面临历史性的选择。

  会议期间最受全球关注的,当属中美元首共进晚餐并举行会晤。150分钟的晚餐会大大超出预定时间,据媒体报道,会晤结束之际,中美双方人员鼓起了掌。评价此次来之不易的元首会晤,各方使用“摁下贸易战暂停键”“中美谋求缓和关系”等表述,全球经济治理似乎重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转圜的空间。

  中美元首摁下经贸摩擦“暂停键”

  当地时间12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这是中美两国元首自去年11月北京会晤以来的再次聚会,也是今年3月双边经贸摩擦不断升级以来,两国元首继两次通话后的首次面对面沟通。双方讨论了中美经贸问题并达成共识,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立即着手解决彼此关切问题,指示双方经贸团队加紧磋商,达成协议,取消今年以来加征的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实现双赢。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会晤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双方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深入交流,远远超出了预定时间。会晤十分成功,达成了重要共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

  此前美方发动的对华贸易战,一举刷新全球贸易史上双边贸易争端涉案贸易额历史纪录数十倍,令国内外高度担忧中美可能由此走向全面对抗。紧接着,美国副总统彭斯在10月4日和11月两次发表鹰派色彩浓烈的讲话,各方的忧心也冲破峰值,“经济新冷战”说浮出水面。艰难时刻,为避免中美经济“两强”的迎头相撞,习近平与特朗普在5月和11月进行两次通话,并在年底举行此次会晤。

  王帆表示,中美元首外交引领双方战略协调,对推动中美经贸问题的对话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美元首在会晤中就中美之间乃至全球热点问题“对表”,也缓解了中美相互间的战略焦虑,扩大共识,缩小分歧。

  此次会晤中,中美两国元首同意,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两国元首还将通过访问、会晤、通话、通信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并适时再次进行互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次会晤凸显了元首外交在中美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引领作用,向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中美双方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是对中美关系的“再确认”。其中“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这一新提法表明,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双方会重回协调沟通、通过建设性对话管控分歧的轨道,而这也是中美近四十年交往积累的重要经验。同时,这一提法强调“稳定”也表明双方合作要有延续性,避免反复或单方面行动。可以预料,今后一段时间,中美之间会增加交往的频率,丰富交往的方式。

  在不久前闭幕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指出,“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在各方看来,美方对华挑起“贸易战”8个多月来,双方正常经贸往来受到影响,如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美国约有180家企业参展,这一数量只有日本企业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到美国企业对华出口的预期。同时,全球经济也受到牵累,国际组织预计,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今年可能下滑0.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4月的3.9%调低至3.7%。国际媒体评论称,“贸易战”让金融市场和更广泛经济层面付出的代价,“令人日益焦虑不安”。

  会晤期间,两国元首就经贸问题进行了“积极、富有成果”的讨论,并达成共识,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包括不再提高现有针对对方的关税税率,及不对其他商品出台新的加征关税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此次会晤也提出双方要利用好这一窗口期,协商解决彼此间分歧,拿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再度扩大或者重燃战火。同时,中美双方能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斗而不破”“踩下刹车”,体现出相向而行、对话解决的意愿,表现出两国的成熟,也展现了领导人的智慧。

  根据此次中美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中方将根据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在农业、能源、制成品、服务业等领域的自美进口,以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王磊认为,在这些领域,中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增加自美进口,有利于双边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包括美国的橙子、大豆、开心果、红酒、牛肉等在内的优质进口农产品,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在能源方面,中国2016年原油和天然气年产量分别为2亿吨和1383.9亿立方米,但年消费量却高达5.8亿吨和2103.4亿立方米,供需矛盾突出。美国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增加自美进口,有利于中国形成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确保民众享受绿色低碳的生活,这无疑是双赢的结局。

  王磊同时提到,这次双方共识也展示出,一方面中国市场讲究诚信和公平竞争,靠经济恫吓和极限施压不会有收获;另一方面中国扩大市场准入并非只对美国一家,而是面向全球。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同时,根据中美元首达成的最新共识,美方也将积极解决中方的经贸关注,比如恢复中国自产熟制禽肉输美、维持中国鲶鱼产品对美出口等。

  “从这一次中美双方的表述来看,即使是完全按照美方表述,双方的共识也是以中国扩大进口的积极主张缓解贸易不平衡,这条途径更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

  尽管如此,梅新育认为,仍然不能轻易指望中美“贸易战”就此结束,两国贸易摩擦或呈现“总体战+持久战”态势,中国必须做好防范极端情况的准备,即“美国向中国全部对美出口加税+美国经济萧条”叠加冲击。中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美方的不少主张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却企图通过“自己生病、别国吃药”来解决,不可避免要与中方发生矛盾。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认为,中美同意通过继续协商的方式解决贸易问题,将推动两国关系朝积极方向发展。美中经贸关系联系紧密,未来应保持这一态势。

12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举行会晤。图/新华

  “伙伴精神”凝聚最大共识

  虽然弥补全球经济治理的赤字仍需较长时间,但中国领导人重申的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成为此次会议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各方有望在世界经济的关键领域携手,引领全球经济治理。

  在G20机制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贯穿其发轫与成长。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华尔街开始,如多米诺骨牌倒下一般迅速蔓延,使全球市场和国际社会陷入深度恐慌。面对“百年来最严重金融危机”,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80%的G20领导人走到一起,响应彼时美方呼吁的“我们在同一条船上”,以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将全球经济拉出泥潭。G20由此被国际社会誉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并逐步成为协调全球经济事务、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平台。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满街的蓝花楹正在盛开。然而,来这里参会的G20成员与其他各方,却正遭遇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寒冬”。这其中既包括“美国优先”主导下的特朗普政府四处开火,也包括G20成员间不断筑起的贸易限制高墙。据官方统计,G20成员间月均新增贸易限制措施比半年前翻了一番,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可能下滑0.3%。有国际分析人士感叹:“我们依旧在同一条船上,却开始相互‘拉后腿’。”在这样的形势下,此次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主题确定为“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各方再次呼吁G20展现“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

  在峰会上,习近平通过G20生于危难的故事,再次呼吁二十国集团在面对共同挑战时,应该同舟共济。他说:“10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勠力同心,推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深渊,走上了复苏增长的轨道。10年后,我们应该再次拿出勇气,展示战略视野,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G20要坚持开放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为此,他进一步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坚持创新引领,挖掘经济增长动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

  王磊表示,五年前,习近平第一次出席G20领导人峰会,就呼吁共同维护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五年来,中国不仅以自身稳健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也不断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方案和可行路径。如今,习近平提出包括“坚持伙伴精神”在内的“四个坚持”,展示着一脉相承的“中国方案”。

  在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中方再次表明了态度:我们将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中国市场。以中国和阿根廷的交往为例,中国是阿根廷牛肉的大客户,阿根廷牛肉55%出口到中国。“全球买,全球卖,让阿根廷的牛肉找到了销路,也让中国的消费者吃到了世界高品质的牛肉。一边是潜力巨大的买方市场,一边是高品质的卖方市场,开放的市场、自由的贸易,让位于地球两端的国家和企业都受益。”正在拉美调研的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副研究员郭存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面向发展的基础设施”,是这次G20峰会的主要议题。对“世界粮仓”阿根廷来说,中国承担有140多年历史的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的维修和翻新工作,让其运行时速由此前15公里到30公里提升到90公里,翻了3到6倍,铁路运输大动脉畅通,粮食顺利从粮仓运往各地。

  拉美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阿根廷事务执行主席杰拉多·吉隆认为,中国不仅关注本国的发展,还积极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包括太平洋地区发展倡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有通讯网络的建设,开发海洋,修建铁路、港口。这对世界多极化发展以及全球共荣十分重要,中国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帮助其他国家提升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当天,在讨论“公平和可持续未来”议题时,习近平说了这样一段话:“中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合理诉求、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坚定不移。同时,我们也愿本着建设性态度同各方加强合作,协商处理分歧。我相信,只要大家发扬伙伴精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G20是同舟共济的航船,不是两军对垒的战场。”在王磊看来,中国方案强调合作共赢,主张继续“做大全球经济蛋糕”,这意味着世界贸易扩大了,各国都受益,如果重回以邻为壑、相互筑墙的老路,不仅无助于摆脱自身的危机和衰退,还会收窄世界经济的共同空间,最终导致“双输”局面。

  与此同时,在国际观察人士看来,在看似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次区域协调已日益崛起为全球治理的新的稳定力量。

  依照惯例,在G20领导人正式聚首之前,中国、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五个金砖国家率先协调,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习近平在讲话时说,在当前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背景下,金砖国家要加强团结,把稳方向,密切沟通协调,展现责任担当,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沿着正确道路走下去。

  在参加峰会期间,习近平还同一些与会领导人举行会晤,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实现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年内分别进行的第四次会晤。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习近平提出,双方要探讨开展更广范围的“中印+”合作。莫迪特别提到:感谢中方及时向印方提供水文汛息,这对印方防洪抗灾非常重要。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近平说,中方始终相信,多边主义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各国除了加强多边合作,没有更好的选择。古特雷斯说,事实证明,中国是多边主义最为重要的支撑。同时,习近平还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等多位与会领导人。

  对于G20大舞台上的各类外交穿梭,王帆注意到,即使总体仍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但中方倡议在次区域层面获得广泛支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得到巩固和延续。总结此次峰会,这种伙伴精神体现在:一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各方同意通过对话和行动提振市场信心,抵御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承诺采取一切政策工具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经济增长,对外展现了协商解决分歧、团结应对挑战的积极意愿。

  二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各方强调国际贸易和投资是经济增长、创新、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引擎,赞赏多边贸易体制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各方同时表示,多边贸易体制仍有改进余地,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

  三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方重申要落实杭州峰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倡议,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加强在教育、卫生、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四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大多数成员重申了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坚定政治承诺,对外释放出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强烈信号,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推动。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4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房家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