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干部档案造假更要釜底抽薪
本报特约评论员铁永功
干部档案造假,不仅是个人诚信问题,更是严重的腐败行为。必须平时加强审核,事后严格问责,形成常态化的威慑。另外,还要让干部档案阳光化。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据调查,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十分普遍,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成为一些地方官场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有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
在一些地方,干部年龄犹如弹簧,你根本摸不透。有的人为了改年龄,持有多个身份证件。极端点的,如河北落马女官员王亚丽,除了性别是真的,姓名、年龄、履历无一不假。
干部档案造假,不仅是个人诚信问题,更是严重的腐败行为。通俗地说,这就是作伪和诈骗,伪造的是年龄、学历、履历等证据,骗取的官位待遇和公共权力。连个人资料和履历都能造假的人,怎么让人相信他能诚信办事、为民服务?
在一些国家,因为论文抄袭或学历造假,连总统都可能丢官去职,名誉扫地。更何况用人和选官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如果任其发展,甚至成为官场潜规则,不仅是纵容腐败,也会带坏官风民风。
一些干部之所以造假档案,目的是为了提拔、晋升,或者不愿意按时退休,说白了就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权力,或者不想放弃已有的权力。拥有这些权力,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而造假的门槛和成本都很低,所以才使造假有了动力和空间。
现在的干部选任和退休,往往设有年龄、学历、履历等硬杠杠,但对这些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审核,却非常落后、不严格。现在个人身份和户籍信息都电子化了,但人事档案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纸质表格,很多都是人工填写。而且,只要搞定了公安户籍和人事管理人员,就可以修改这些基本信息。而这些管理人员,往往都在这些干部管辖之下,或者得听他招呼,造假其实很容易,也很安全。只有被举报或者摊上大事,档案造假的问题才可能被牵出,日常很少有人去调查核对。
即便造假被发现,所受的惩处也很轻,如果不是还有其他问题,最多就是党纪政纪处分,甚至都不影响仕途和升迁。而档案管理人员因为帮助干部造假而被处理的例子,更是鲜有耳闻。
预防干部档案造假,必须平时加强审核,事后严格问责,形成常态化的威慑。另外,还要让干部档案阳光化。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年龄和履历等基本信息,都不应是秘密。即便是异地任职,也可以通过电子化等手段实现信息联网。选拔任用干部时,如果严格执行信息公示和征求意见程序,放开让群众监督,造假的空间就会大大压缩。
当然,从科学选人用人的角度看,还应逐渐淡化年龄、学历、身份等不必要的门槛,主要看干部的廉能等硬标准,增加民主测评和群众意见的权重。这对于防止干部档案造假,有釜底抽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