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总理2年6开企业家座谈会:参会26人管理上万亿资产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1月26日 23:4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
总理2年6开企业家座谈会:参会26人管理上万亿资产

  两年6场座谈会

  【封面故事】总理与企业家客人谈了啥

  新一届中央政府执政两年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6场有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会上传出强有力的声音:中国企业兴,市场旺,才能经济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

  6场座谈会,共有26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它们当中有央企、民营企业、股份制银行等,这26家企业旗下拥有超过47家上市公司,管理上万亿元资产。

  政界领袖与商界精英的碰面,给人无限遐想。在外界看来,在同一间会议室召开、同样由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与企业家座谈会,某种程度上是能够互相交融的。国务院领导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察情、问计,从一线企业家的声音中把握中国经济的脉搏;而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的表达与诉求可以借此机会直达中央决策层。

  什么样的企业家能够成为总理的“座上宾”? 企业家会和总理谈些什么?

  6场座谈会,气氛热络、思想激荡、宾主尽欢。更关键的是,座谈会所体现出的政策及市场影响力正在层层传递,传统产业如何挖掘“新潜力”?新经济怎样释放“新动能”? 企业兴、市场旺、经济强的美好图景正在展现。

  总理为何要开企业家座谈会

  李克强总理与企业家的6次座谈会,时间分别为2013年的4月12日、7月16日、10月31日,和2014年的1月17日、7月14日、11月3日,一年3次,分别安排在年初、年中、季度末、年末和全国“两会”前等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3年的4月12日,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的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李克强总理的开场白为座谈会定了调子:“怎么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又怎么评判未来的走势?对当前的情况怎样应对?又如何能够兼顾中长期的发展,我们也想听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的意见,也是问计于各位。”

  2014年1月17日的座谈会有一个明确目的,就是听取企业家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家发言后,总理表示,不仅政府工作报告要尽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也要考虑。对提出的一些问题,相关部委要抓紧研究。

  最近的一次座谈会在2014年11月3日召开。李克强总理表示,“现在进入11月,就是岁末了,要根据今年整体经济形势和走向来考虑明年的经济工作。”

  在外界看来被赋予重要意义的历次座谈会,形式上却极为简单。在参与者看来,“有点像大学的讨论会”。被邀请的企业负责人与总理同桌而坐。总理会不时就相关内容与企业家交流对话,但总体是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客人们”。国务院各部门领导或参会人员则坐在后排座位上聆听、记录,并随时准备回答总理的问题、解答企业家的疑惑。

  在历次座谈会上,总理都鼓励企业家“直截了当谈问题、提建议”。在最近一次座谈会上,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发言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丢在了一边。他说,有这样的机会“不容易”,自己想谈谈“更真实的想法”。刘强东还谈到,其他参会人员发表看法时也都很“直接”。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行也感叹道,总理非常注意倾听企业家的看法,一再强调让企业家说真话,“这是一种非常务实、正确、理智的做法。”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平在参加完座谈会,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毫不吝言所受到的鼓舞:“新一届政府对国家发展的‘把舵’,已由过去的GDP追求、经济总量的追求逐渐转移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来;依靠制度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后劲。作为实体经济的企业,政府调控理念的务实转变,赋予了我们百倍信心。”

  哪些企业家成了总理“座上宾”

  总理最爱互联网和金融?

  出席座谈会上的26位企业家中,来自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有 6位、金融行业4位、机械与装备制造行业4位、家电行业3位,此外,来自服装、能源、节能、造船、汽车、矿产、建筑、农资行业的各一位。

  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中,从数量上看,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拔得头筹”并不难理解。新一届政府两年来一直关注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为它们“培土施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谈到,要促进信息消费,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2014年1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杭州同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外代表座谈时也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互联网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业改革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的改革重点,而机械与装备制造则被定位为国之重器,所以来自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家各有4位,数量列居第二,也不难理解。

  来自家电行业的企业家有3位,也足以说明总理对该行业的重视。近年来,以家电、建筑、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面临严峻考验。据统计,传统家电企业可能遭遇30年来首次负增长。而房地产市场也正面临高库存与房价分化的双重压力。

  李克强在与这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座谈时,也特别关注和了解他们在投资经营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对于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李克强更注重它的经济社会发展“晴雨表”作用,重视企业的统计数据中反映出的各地GDP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近些年加大扶持力度的行业,民营车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成为唯一的入选代表。

  值得关注的还有,中国节能集团董事长王小康也出现在座谈会企业家名单中。王小康建议,激活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增强财政投入有效性。

  而在2014年9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天津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与中外企业家对话交流时曾明确表示,中国已确定要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让新兴节能环保产业“跑赢”落后产业。希望大家参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是中国未来一个巨大的市场。

  “对民营企业家,政府不仅信任,还要依靠”

  参与座谈会的26位企业负责人中,民营企业家有10位,而央企负责人只有7位。6次座谈会中有5次,民营企业家都有2位出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这个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李总理讲到要把民营企业放到和国有企业一样平等的地位上去考虑,这样的理念,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参加座谈会后深有感触地说。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马云也认为,“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受到信任、受到重视的信号。”

  在2013年10月31日的座谈会上,马云直言不讳地提出,“民营企业家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信任”。而李克强总理当场表态,“今天把你请来座谈,就代表着我们的信任。对民营企业家,政府不仅信任,还要依靠!”

  不少民营企业家也抓住座谈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方洪波就向李克强总理介绍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允许有一定规模和资质的民营企业到海外融资,对于民营企业也能给予跨国公司总部资金运营的资质。

  对此提议,李克强总理马上向出席会议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胡晓炼询问情况。胡晓炼解释说:“这主要是咱们的外汇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资本项目的跨境流动要进行逐笔管理。外汇局现在对一些少量的大型跨国公司进行了试点。我们可以把这个试点、便利的政策再扩大一些,给我们的大型民营企业也试一试。”

  李克强总理当场表示,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的平等竞争环境。“不光是外汇管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都要这么考虑问题。我到地方听企业介绍,民营企业觉得自己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李克强总理说。

  入选企业多为行业龙头

  这些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如何能够成为总理的“座上宾”,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这26家企业都是行业龙头或者有代表性的企业。他们中的不少近年来还曾有国家领导人前往视察。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于2012年12月视察腾讯公司,2013年9月还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参观过小米公司的展示区。

  26家企业中,李克强总理也去过其中的不少企业,与许多企业家并不陌生。

  2013年7月16日的座谈会,李克强总理与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一见面就拉起了家常。李总理亲切地说:“我们见过,在徐工总部。”并问:“徐工过500亿了吧?”王民答:“去年已经过了1000亿。”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行,也是第二次与李克强面对面交流。上一次是在10年前,李克强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当时刘永行向他汇报三门峡氧化铝项目,李克强当即做出决定,把三门峡氧化铝项目交给东方希望,刘永行承诺将这个项目做得又好又快,做成样板。

  2014年7月14日,刘永行董事长在座谈会上对李克强说:“总理,10年前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这个项目在财政部节能检查、严格认证审查后,认定我们节约标准煤19.1万吨,给我们奖励了5300万元,是河南84个企业中获得奖励最高的。”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