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忆吃不饱饭岁月 首访粮农组织总部分享减贫经验

2014年10月16日 0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0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格拉齐亚诺总干事的陪同下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社罗马10月15日电 题:中国总理忆“吃不饱饭”岁月 首访粮农组织总部分享减贫经验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刚才,一进粮农组织大楼,我就看到一层大厅墙壁上多种语言镌刻的‘Food for All——人皆有食。”中国总理李克强15日以一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他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的演讲。对于那句话,李克强说,“这是粮农组织的神圣使命,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世界粮食日前夕,李克强来到位于罗马的粮农组织总部访问。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访联合国组织,也是中国总理首次访问粮农组织总部。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李克强认为,这个主题“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依靠家庭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也符合中国的实际。

  李克强援引2000多年前中国先哲的名言“民以食为天”说:“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让十几亿人民吃饱饭,是我们最大的事情,也曾经是最大的难题。”

  中国总理回忆起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我年轻时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亲身经历过吃不饱饭的艰难岁月。”李克强说,吃一顿饱饭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但饥饿留下的印象永生难忘。

  30多年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开始。李克强说,中国通过改革实现了农业大发展,粮食产量由3亿多吨增加到6亿多吨,成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发展家庭农业。”李克强说。

  接下来,李克强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的农村改革,并重点阐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李克强表示,这项改革将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短短几年农业生产就迈上一个大台阶。

  也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几亿人摆脱了贫困。李克强表示,近十年,中国粮食连续增产,今年又丰收在望。这些成绩的取得,家庭农业功不可没。

  李克强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情复杂,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更好地“供养中国”,也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有统计称,30多年来中国一共有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这广受国际赞誉。李克强说,人人有饭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是一切人权的基础。

  对于饥饿和贫困,李克强将其比喻成一种“无声的危机”,是深深困扰全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

  他指出,目前世界上还有8亿多贫困人口面临着食物不足、营养不良的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消除饥饿和贫困,依然是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全人类肩负的共同责任。

  “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加强农业合作,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诉求。”李克强说。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合作发展很快。中国在近100个国家建立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先后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3万余人次,同时帮这些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经历过饥饿的痛苦,我们与仍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们感同身受。”李克强表示,希望看到饥饿和贫困在全球被消灭,中国愿意与各国分享农业技术、经验和农业发展模式。

  在演讲的最后,李克强提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赠送他一本书,书中内容是介绍提高粮食产量、减少饥饿的经验。李克强透露,他赠送给了总干事一本反映大自然美好风光的画册。

  “人们只有吃饱了饭,才有欣赏自然风光的心境,才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李克强说,打牢粮食这个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