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棚户区居民赠“字”李克强:一诺千金 造福百姓

2014年09月12日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天津棚户区居民赠“字”李克强:一诺千金造福百姓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社天津9月12日电 题:天津棚户区居民赠“字”李克强:一诺千金 造福百姓

  中新社记者 郭金超

  “去年我们见过啊!”9月11日上午,天津市西于庄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见到正在样板间看房的李忠义老人和她的街坊们,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走过去与他们随意唠起嗑儿来。

  2013年年底,李克强曾到西于庄棚户区居民家中实地考察,今天再次与这些“旧相识”相见,话题自然离不开去年考察时看到的情形。

  “还是住着两层的高低床么?”李克强问李忠义老人。当时老人家里几人挤住在高低床的情景给总理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那天,沿着仅能通过一人的一条狭窄巷道,李克强弓着身子穿过一道小木门,走进李忠义的家。在那间三代人居住的不足20平方米的陋室中,一张高低床占了屋子大半面积。李克强弯腰坐在床铺上,与李忠义拉家常。李克强当时就对这位老人承诺:“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让你们尽早住上有暖气、有厨房、有厕所的新房!”

  “你们的面孔我大都还记得。”在与其他街坊握手时,李克强说,“由于每年我要去很多地方,让我把每个人都记住不现实,但你们这个地方的人(西于庄),我记得很清楚、很清晰。”

  “为什么?因为你们住的条件实在太差了,都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李克强说。

  西于庄地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和危陋平房区。该地区危陋房屋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前,绝大部分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使用年限过长,数十条街区一片衰败景象。这里住着上万户居民,其中大多数为低保家庭,户均建筑面积不足21平方米的户数占总户数的68%。

  “乐意搬到这儿么?那里可是你住了50多年的老地方。离开了有没有舍不得呀?”指着样板间,李克强问李忠义老人。

  “愿意呀!”“好百倍!”“太上档次了!”不等李忠义回答,街坊们就七嘴八舌插话讲了起来。

  西于庄棚户区安置房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和苑新城西区,工程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配套有学校、超市、健身等各种服务设施。工程预计于2015年6月至12月陆续竣工。根据不同住户需求,这里安排了10种不同房型可供选择。

  虽然眼下工程尚未完工,但不少惦念工程进展的西于庄老棚户区居民,却时不时前来看房,许多人都来过三四趟了。承建方为此特意在一层布置了样板间,方便居民看房了解实情。

  此次前来看房的老棚户区居民还记得,去年到访西于庄时,李克强曾对他们表示,明年还会再来。当时,李克强曾嘱咐地方陪同人员说:“万一明年我来不了,你们一定要把群众住进新楼房的照片寄给我看!”

  时隔不到一年,李克强再次来到西于庄棚户区居民即将入驻的新楼房察看,可谓兑现了承诺。

  一位前来看房的棚户区居民特意写了一幅字送给总理:“一诺千金,造福百姓!”李克强接过来连忙摆手说:“这个‘一’不是我一个人,是政府一诺千金。”他继而说,能够这么快就即将完工,这里面包含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

  他还展示着字幅打趣道:“你看你这个‘一’字,笔画写得多粗,所以说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总理的风趣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

  李克强对老棚户区居民说,棚户区是历史欠账,也是城市伤疤。政府改造棚户区为民造福,让你们搬进新居,告别棚户区的旧生活,这是我们大家的福。

  “全国还有不少棚户区,但只要我们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尽快抚平城市伤疤。你们的居住条件快要改善了,政府会努力让其他棚户区居民也像你们一样,将来也住进新楼房。”李克强说。(完)

  相关报道:

  李克强赞“两随机”抽检是一种创造

  李克强:棚户区是历史欠账,也是城市伤疤

  李克强:通关便利化增加企业财富,提升国家竞争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