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小政府大社会”是县以下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以试点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小政府大社会”应是未来县以下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
●行政能力越强,对于土地财政越依赖,它的资源获取过程中就更多的依靠等级化的权力,而这必然导致发展受到严重约束。
●现在各个城市在竞争过程中招商引资越来越困难。招商引资必须降低土地成本,还要解决拆迁和基础设施配套问题,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开发房地产弥补招商工业企业带来的损失。
去年底,中央召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今年三月份又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们参与了文件起草工作,深知很多改革的内容,都来自于发展改革试点的实践经验。这些年,虽然试点政策不多,但是在试点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所存在的种种体制性的矛盾,或者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都已经作为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成为政策制定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通过试点寻找户籍、土地改革出路
第一,户籍制度改革。1996年户籍制度改革就开始了,从最初的56个试点到700多个试点,试点所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和遇到的问题,曾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这次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户改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我相信,户改问题政策的提出,会通过各地因地制宜的实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怎么解决?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怎么办?已经在城镇打工的或者包括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危房改造问题怎么处理?三个一亿人问题,以及整个2 .5亿农民工的问题怎么办?等等,都可以通过试点找出答案。
第二,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土地制度改革,各地试点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比如,我们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很多地方的实践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天津华明镇增减挂钩经验的推广,影响到全国政策的实施。再比如,北京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公租房问题,一些试点允许农民自行改造城中村,对于未来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制度性变化有直接的影响。还有各地农村土地的确权,农村集体兴办产业园区节约土地利用资源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要通过试点来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有很多特大镇,这些特大镇改革往哪里走,中央已经做了宏观战略部署,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是加快推动设市的改革。1997年以后设立县级市的工作就停了,最近又有所放松。国家城镇化规划颁布以后,设市政策有了相应的调整,这个调整意味着达到一定人口规模的镇就可以直接设市。设市涉及到行政管理问题,机构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在这方面,浙江做出了很好的探索。浙江小城市改革试点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中国城镇化改革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我们将其总结为“小马拉大车”。
过去认为特大镇进行改革是不是要解决相应的机构和编制问题?我们认为情况未必是这样,这种“小政府大社会”应是未来县以下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么少的人员管理这么庞大的规模,这么多的经济总量、企业、外来人口,不但没有给国家增加负担,而且上交了大量的财政,提高了管理效率,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中的重要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如果这种制度性的问题得到破解,将来一些特大镇设市的障碍将逐渐化解。
其次,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很多发达小城镇、中小城市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已经走到前面,一些原来政府负责的基础设施已经逐渐市场化了。大城市在这些领域的改革却严重滞后,特别是地级市、省会城市,地方债务问题非常突出,导致经济发展不得不靠房地产来推动。
如果我们及时调整政策,把那些有收益的基础设施直接转化为民营和外资来管理,政府是不是就不会承担那么多的债务,不会有那么多的负担,地方城市也不会趋向于“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呢?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在走过很多中小城市、小城镇,和一些地级城市后,我们发现,“摊大饼”的现象在小城市比中等城市少得多。这说明行政能力越强,对于土地财政越依赖,它的资源获取过程中就更多的依靠等级化的权力,而这必然导致发展受到严重约束。所以,怎么纠正城市发展的模式,调整政府的利益机制,来支持市场化改革,更多的还是要吸取小城镇在这些方面的曲折经验。
涉及到城镇化的改革,在试点中还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比如说河北白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完成了十几万人口聚集。浙江龙岗发展三十几年,形成了各种要素的积累,形成了整个城市发展的活力。这些改革试点大多数属于中小型城市,现在改革面临问题最多的是特大型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不仅仅是资源浪费的扩张,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在这里进行非常艰难,行政体制改革也遇到层层阻力。
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说,虽然制订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总方向,但是据我们了解,没有哪一个大城市愿意放开户口让农民进城,特别是放开外来农民工的户口。土地改革面临种种压力,如果真正允许农村土地以平等的价格参与城市的发展,地方财政可能会面临严峻危机。如果地方财政面临财务危机,未来债务怎么解决?债务一旦崩盘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不解决,房地产无限蔓延也会导致一些地方财政崩盘。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农村宅基地是不是财产权,是否能交换,是否能抵押,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是否能正常的流动,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未来如何在中央政策框架下更好地发挥中小城市的作用,给他们和大城市更多平等的发展权限?城市应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在同样的竞争条件下,更有效的配置资源,发挥这些城市的活力,更多的获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在未来承接人口转移、农民进城,推进城镇化空间合理配置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挖掘服务业蕴藏的巨大潜力
第四,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很多城市在推进城镇化的时候,把工业作为唯一的发展途径。不过也要看到,现在各个城市在竞争过程中招商引资越来越困难。招商引资必须降低土地成本,还要解决拆迁和基础设施配套问题,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开发房地产弥补招商工业企业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看,工业企业一家独大,带来环境问题、污染问题也是十分突出。传统工业发展必定带来资源浪费、污染问题、碳排放问题。不调整工业结构,地方财政发展、农民就业问题怎么解决?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从国际上看,服务业发展在城镇化后期占据主导地位。可是我国一些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已达到60%、70%,工业还占主导。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作为无烟产业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城市为了自己的形象缺少一些包容性,对于传统的最能够容纳服务业就业的机会采取了严重的排斥。如果我们想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而调整产业结构的前提是城市要降低发展成本,要给服务业增加更多的空间。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只是希望更多地改变城市的面貌,但是忘记了城市是为了让人生活更方便。
第五,什么是低碳、生态、绿色城市?很多地方提出低碳、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但他们没搞清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绿色,最重要的生态、绿色还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增加人口密度才能真正减少碳排放。要调整当前的发展观,增加服务业的比重,使得城市资源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减少粗放型发展。
对于最近提出的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多人认为政府大量投入解决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就行。事实上,现有的政府人力资源远远不能适应这种技术的需要,真正的智慧取决于政府的管理能不能和社会的服务进行广泛的衔接,能不能用IT等各种智能方式改变决策过程,使我们更多的利用高技术、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增加对市民的公共服务。如果把整个城市发展方向矫正到和社会市场化需求结合时,可能我们的智慧城市更具有推广价值,也会有很多的经验总结。(作者:李铁,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