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与深圳结不解之缘:定下“深圳市”名称
1998年10月,习仲勋和夫人齐心在深圳迎宾馆。图片来源于《习仲勋传》
“深圳市”这个名是习仲勋定的
以深圳为家,看着深圳发展,习仲勋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今天,是习仲勋同志百年诞辰。他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晚年时一直居住在深圳,直到2002年去世,共12年。11年过去了,深圳人民依然深深地怀念着他,怀念他守望深圳、心系南粤的赤子情怀,怀念他敢闯敢试、改革开创的先驱精神。
习仲勋定下“深圳市”这个名
众所周知,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有了“深圳经济特区”,“特区”这个名也是邓小平定的;鲜为人知的是,“深圳市”这个名是习仲勋定的。
宝安撤县建市先于“特区”设立。1978年3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工作组到宝安、珠海两县调研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事项,4月抵港澳调研,在6月形成的给中央的港澳考察报告中,正式提出在宝安县设省辖市,搞新型边防城市建设。同年4月,习仲勋到广东上任。同年8月,当时的惠阳地委给广东省委打报告说,“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经地委常委讨论,我们建议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这个市的建制相当于地区级,即低于地委半级、高于县半级的建制,仍受地委领导。”
据深圳市史志办王硕考证,这是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提到“深圳市”这个名称。同年10月18日,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宝安、珠海两县建立相当于地区级的中等城市,分别称为宝安市、珠海市。此时还没定“深圳市”这一名称。据于光远回忆,当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谈到主张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时,列举了深圳等城市的名字,说的是“深圳”,而不是宝安市。
此时,“深圳市”的名称得到了习仲勋的认可。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宝安县于同年11月25日、12月22日、12月29日3次向惠阳地区和广东省提交专门报告,认同“深圳市”名称,“因为深圳口岸全世界闻名,而宝安则很少人知道。”1979年1月,广东省就宝安撤县改市工作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同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市”之名正式确定。
一手主导创建深圳经济特区
宝安撤县改设深圳市之后,“特区”的设想开始浮现雏形,这与习仲勋主政广东有很大关系。
在习仲勋主政广东之前,广东一直被“逃港潮”困扰。因此,习仲勋到广东上任后的第一次调研就到了宝安县,当时的宝安县逃港现象十分严重。习仲勋亲眼所见,感触很深。
习仲勋因此提出要发展经济,从根本上堵住逃港风。1978年10月18日,习仲勋主持召开广东省委常委会议,讨论省计委起草的《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设想的报告》,同意上报国务院。这份报告指出:“为了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成为吸收港澳游客的游览区,成为新型的边防城市,必须重点发展农业生产……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建材工业,建设旅游区和城市。”1979年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
习仲勋提出的“三个建成”,是创办特区之前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方略,为不久之后进一步谋划深圳经济特区起到了铺垫作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想法这时已经有了雏形。
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79年4月,习仲勋大胆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给广东放权,其中包括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两个月后,一手主导创建特区的习仲勋上调中央工作。
晚年长住深圳,把深圳当成家
定名深圳市,倡建特区,习仲勋由此与深圳结下了不解的情缘。1990年国庆刚过,退居二线的习仲勋就开始了在深圳的晚年生活。
当时的深圳市接待办接待科科长孟发国清楚地记得习老住在深圳的具体时间:从1990年10月9日到深圳休息,至2002年4月17日离开深圳返回北京,习老在深圳一共住了11年5个月20天。2002年5月24日,习仲勋在北京去世。
准备在深圳安享晚年之初,习仲勋说:“现在我退居二线了,就要在深圳住下去,在深圳恢复我的健康。深圳是我的家,我要看着深圳发展。”
“习老在深居住期间,总是牵挂着深圳的发展。”孟发国回忆说,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很少出门参加活动。有时候中央领导或省市的同志来看望他,每次习老都会说,“大家共同努力,把深圳建设好。”
“父亲晚年,守望深圳,守望广东,守望这块他付出心血汗水的南粤大地,默默注视、关心着它的变化。他不说什么,也不做什么,只是每年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一篇‘祝辞’,表达他对这块热土的期待和对这里人民的挚爱。”近日,习仲勋的儿子习远平在撰写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习仲勋写的国庆、元旦或者新春祝辞中充满了对深圳和深圳人民的感情。在1999年的元旦贺词中,习老写道——
“20年前,我在广东工作,带领省委一班人认真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中央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区,十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奇迹,对此我深感欣慰。”
新世纪的2001年国庆“祝辞”,习老这样写道——
“今年以来,深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握大局,大胆开拓,科学决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新的起点,在把深圳建成高科技城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在2005年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在2010年左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方面开了好头。我在深圳近十年,对广东,尤其是深圳有很深的感情。对深圳前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我打心眼里感到十分欣喜。”
这是他老人家对深圳人民最后的祝福。
发烧躺在病床上也心系受灾人民
习老在深圳的晚年生活非常节俭,他常对深圳市接待办原副主任张国英说,“饭菜吃几个就做几个,不要做多了浪费,浪费就是犯罪,你要知道这都是人民的血汗钱,还有人在饿肚子。你搞接待,为了首长好但也不能浪费,否则,你问问人民答不答应你。”
在习仲勋晚年生活中,陪伴他最多的除了夫人和子女,就是张国英。在张国英的记忆里,习老只批评过自己一次,那是甘肃省一位领导来看望他时,张国英没有在场,回来后老人就问他跑到哪去了,你知不知道他是你们甘肃的。后来知道张国英是去火车站安排家乡领导回去的事,便又做起自我批评:“今天我是不是批评错你了啊。”
他常对张国英说,不要怕批评,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错,人生的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强求,这样才想得开,工作才会愉快。他还开玩笑说,“你把我这句话写下来,当做你的座右铭吧。”而实际上,“顺其自然”是晚年习仲勋自己的座右铭,他当时随身携带的一把折扇上就题着这4个字。
在张国英的记忆里,还有一件事最难忘——1991年某天,习老突然发起了高烧,他躺在病榻上,叫来了张国英,紧紧抓住张国英的手,想说的却是让张国英和女儿桥桥赶紧搞募捐,安徽发大水了(1991年安徽遭遇特大洪灾),要多给灾民准备些衣服、被子。“摸着他发烫的手,我眼泪都掉下来了,他都烧成那样了,心里还惦记着人民。”
习老去世后,他的夫人齐心依然住在深圳。面对经常约访的记者,她托张国英向记者表示:“记者也很忙很辛苦,我就不见了,仲勋同志在深圳的一切活动,都由深圳人民自己评说。”(深圳晚报 记者 蔡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