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达沃斯聚焦中国经济 李克强向世界答疑

2013年09月11日 2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达沃斯聚焦中国经济 李克强向世界答疑

  中新社记者 周锐

  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11日在大连开幕。借助这个聚焦中国经济的重要平台,中国总理李克强回答了世界对于中国经济的四个问题。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我们愿意也希望更精彩。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会否失控?

  “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运行是平稳的”,李克强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逐季回落引起一些担心和议论,这是难免的。但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

  李克强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近两天陆续出炉的经济数据的“支持”。8月份,中国经济核心指标全线回暖。其中,工业增速重回两位数、创17个月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年内最高水平,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攀升至16个月来的最高点。

  经济指标的向好和高层的信心让此前看空中国经济增速的外资投行改变了看法。汇丰银行11日发布报告称,此次中国经济反弹不会昙花一现,料会持续回暖至明年,未来几个季度的GDP增长将有可能突破7.5%。

  中国是否会再启大规模刺激?

  “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权衡利弊,这样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官方推出了被称为“四万亿”的一揽子刺激政策,扩大了国内需求,带动了全球复苏。中国需求的“甜头”让一些外资机构在近几年里反复鼓吹大规模经济刺激应再来一次。

  对于这样的预期,李克强明确表示,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中国都还没有大幅松动的打算。他表示,财政政策方面,中国将坚持不扩大赤字,而是压缩行政开支,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货币政策方面,即使出现短期波动,也沉着应对,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

  中国未来将如何来推进改革?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改革。”这是李克强九天内第四次谈到改革。

  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从推动利率市场化到资源品价格改革,从上海自贸区建立到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改革清单目前已有长长一串。

  李克强指出,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阶段。虽然不畏难,也不惜力,但还要有智慧,要寻找、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在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中,金融改革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讲述改革总体战略后,李克强今天亦透露其金融改革的战术,即重构中国金融生态。

  “自然界有大树,也有小草。企业界有跨国公司,也有小微企业。金融系统也应该既有生态的大循环,也有小循环,既有大银行,也有小银行,乃至有村镇银行。”李克强表示,未来中国要放宽市场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得以培育。

  中国将承担怎样的国际责任?

  “只有美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李克强表示,中国愿意更多参与国际治理,尽可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虽然不会再提供着眼短期的投资“盛宴”,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克强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4亿人次,“中国愿与世界共同分享这一巨大的商机”。

  不过李克强亦强调,中国还有1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为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所分担的责任应该与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相匹配。

  他要求,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尽可能减少一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能带来的冲击。

  对于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四点疑问,李克强今天逐一回答。不同答案体现出的是同样的信心。他强调,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任务远未完成,区域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市场潜力巨大;改革大势不可逆转,推进改革必将释放出新的制度活力。中国经济一定能保持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