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铁农:中国共产党对党建规律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9日 13:4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外人士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民革中央主席 周铁农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在这里我简要谈谈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一是十八大报告总结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一总结,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是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最全面的描述和最有力的动员,既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民革今后一切工作的中心。民革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一定要把全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这一宏伟目标上来,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展参政议政工作,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水平和质量,致力发展、关注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民革独特的贡献。

  三是十八大报告对今后一个阶段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党建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民革作为参政党,对此感到由衷的欣慰,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信心。同时,我们还要以执政党为榜样,努力加强民革自身建设,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四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报告围绕“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的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是对我们民主党派的极大鼓舞,也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

  民盟中央主席 蒋树声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了,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谈三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是民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民盟中央已经做出部署,要求全盟同志认真研读中共十八大文件,深刻领会十八大的主题、历史定位和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通过学习,把全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十八大精神上来。

  二、以中共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中共十八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全面部署,我们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找到了今后参政议政工作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挥民盟的界别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关注力度,不断提高咨政建言和参政议政水平。在此提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非常赞同。我们认为,在抓好教育全面统筹发展的同时,要尽快解决人民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争取在三、五年之内,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二是通过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中共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从体制上来讲,制约创新的因素主要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科研与市场隔绝,政府、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在科技发展链上的缺位、错位与越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由国家通过体制改革,制定完善的激励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圆满完成民盟中央的换届工作,切实搞好政治交接。12月初,民盟要在北京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将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确保代表大会的圆满召开,切实搞好政治交接。要保证在人事调整的变化中,保持政治方向不变,优良传统不变,优势和特点不变,努力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和民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