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4位党代表怀揣“草根情节”书写基层传奇(图)(2)

2012年10月30日 09:38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在百步亭社区激发每个人的正能量

  “我跟居民们说,你们找市长不如找我,我就在基层,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你们反映的问题。”十八大代表、武汉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波对半月谈记者说,“社区管理里有大学问,就是要激发每个人的正能量。”

  香樟滴翠,芳草吐绿,跟王波一起走在百步亭社区,每个迎面走来的居民都跟“王书记”打声招呼。“我在这里17年了,他们都认识我,我也认识他们。”王波说。

  正在文化广场散步的王爷爷向记者讲了他对王波印象最深的一件事。2004年夏天,王波在社区的湖边救下一位想要自杀的老婆婆,一问是婆媳关系处不好,想不开。王波陪着婆婆一起流泪,还把婆婆拉回了家。第二天王波带着楼栋长随老人回家,结果她也碰了“钉子”。

  “后来,她硬是隔三差五就去做那个媳妇的工作,终于感化了媳妇。受这个事情的启发,她在整个社区搞了个婆媳互夸会。婆夸媳夸出忠厚人家春常在、媳夸婆夸出善良门第喜永存。”王爷爷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在社区,王波结下了上百个亲情对子,她是病人徐运才的“女儿”,是单亲家庭楚清琦、送奶工文惠的“妹妹”……

  十多年来,武汉百步亭社区从几百户人家发展到拥有12万居民,没有出现过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在王波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百步亭社区已成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首届“中国人居范例奖”社区,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每年农历小年,百步亭都要举办万家宴。2012年1月17日,龙年万家宴隆重开席,近6万居民参与制作的11000多道菜肴,摆放在社区主会场和8个居委会分会场。当晚,由百步亭社区发起,我国首届社区网络春晚在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正式开播。

  百步亭社区党政办副主任于天宝向记者介绍,全国近2000个社区的居民,用精心准备的民族味、地方味、生活味文化娱乐节目,为网民们送去祝福。一位北京来的诗人亲身体验这一壮观场景后,给百步亭送去一副对联:味觉大宴视觉盛宴,最奇最美万家宴;五里短亭十里长亭,难舍难分百步亭。

  “没有明星,街坊四邻就是‘大腕’。”王波饱含激情地对记者说,百步亭用饮食文化、节日文化、花灯文化、亭园建筑文化和志愿者文化等,拆掉了邻里之间那堵“墙”,营造出守望相助的大家园。(记者 熊金超 廖君 黄艳)

  为了北川百姓好好活着

  “其实他也没那么坚强,有时候从老北川回来后,晚上会默默流泪。地震后他总是睡不着觉,有时候还要靠药物辅助睡眠。”董翠兰说。董翠兰口中的“他”是她的丈夫——十八大代表、农行四川分行北川支行行长江山,一个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唤醒5位被困者生命的“铁打汉子”。

  4年前,正弯腰查看农作物长势的江山被一股气浪高高抛起,又重重摔落在田地上。“意识到是地震的时候,我连续拨打了十几个电话给农行的同事和员工,但是一片忙音。”江山说。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江山终于回到了震后的北川县城。城边的整个山体崩塌、地表沉陷、建筑物坍塌、道路扭曲变形,到处是疯狂呼喊亲人的声音。

  江山的家就在500米远的地方,但他顾不上多想,在办公大楼、宿舍楼、机关招待所之间来回地穿梭,竭力逐个呼喊员工的姓名。这时,有人给江山带来了家中确切的消息,他的父母亲和弟弟遇难了,他的其他7位亲属也都下落不明。

  痛失亲人的噩耗没能终止这个坚强汉子的营救脚步。经过五天四夜的手挖肩扛,他成功救出3名员工、2名客户。

  4年来,江山没日没夜地奔波在这片凤凰涅槃的土地上,“为了北川百姓好好活着”这个信念时刻挂在他的心中。新北川在安昌镇拔地而起,一幢幢羌式建筑,一片片繁花地,行走其中,如梦如画。

  为了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江山带领团队搜集整理了重大项目手册,汇集了禹羌投资、汇泽投资、北川维斯特3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涉及融资需求20.8亿元。震后这4年,北川支行存款规模增长了6倍,贷款规模增长了3倍。

  “当选十八大代表后,我常常想这个问题:北川百姓安居,还要乐业。如何让更多的百姓致富?”江山说,“考察走访中,我们和北川安特天然药业有限公司、北川维斯特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农户’的模式让农户足不出村就可以将自己的中药材、蔬菜等卖个好价钱。这样的项目是我们农行喜欢的项目,是好项目。”(记者 李方方 江毅)

  愿为乡亲放一辈子电影

  前不久,一场寒流降临湖南郴州市永兴县柏林镇,气温骤降。虽然屋外下着小雨,路面也已经湿滑,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还是按例调整好放映机,跨上那辆装满设备的三轮摩托车,驶向镇中心的旧农贸市场。他要在这里为乡亲们放电影。

  “今天下雨,所以来的人不会很多,但电影我还是要放的,不能让想看的人落了空。”和记者聊着天,马恭志丝毫没有放下手里的“活计”,支幕布、调焦距……电影的幕光中,这个身高只有1.42米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显得更加“弱小”,洗得发黄的白衬衣扎在快提到胸襟的长裤里。

  因患小儿麻痹症,马恭志5岁那年失去了笔直的双腿,掩在裤管里的双腿弯成一个“O”字,像健全人屈腿下蹲的样子。15岁起,这个残疾青年挑起重达百斤的电影放映设备,在母亲的陪伴下,开始了翻山越岭的放电影生涯。

  马恭志主要负责柏林、洞口、太和三个乡镇的电影放映。24年来,他迈着残疾的双腿,挑着超过体重的放映设备,走遍了1000多个村组,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放映1.1万多场次电影,观众250多万人次,这相当于永兴全县人口总数的4倍。

  “作为一名走街串巷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我知道农村生活的单调与贫乏,尤其是放电影的时候,我经常能够感受到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对于电影文化的渴望。”马恭志说。

  在乡亲们的眼里,升级的“马代表”还是以前放电影的老马,想看电影的时候他们还依然可以打电话问老马:“今天在哪里放电影?放什么电影?什么时候再来村里放一场电影?”

  但是,他们也发现了变化,因为老马现在来放电影的时候,还会经常问些“您对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有什么建议”、“您对现在咱们乡村文化人才建设有什么高见”这样的问题,也经常能看到他拿出如《关于建设乡镇数字影视厅的试点调研纪实》这样的稿件修修改改……

  “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十八大代表,我应该了解乡亲们的所需、所思、所盼,把他们的声音带到党代会上去,有责任在自己所熟悉的农村文化领域建言献策。我也愿意继续是放电影的老马,愿为乡亲放一辈子电影,这是我的根。”(记者 陈文广)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