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精神文明建设回顾:中国好人入选数连年居首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17日 17:29 来源:安徽日报 参与互动(0)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文明,人类社会考量自身发展程度的重要元素之一。

  安徽,过去在外地人的印象里贴着“落后”、“灾害”之类的标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却在全国持久开展的文明创建中闪亮步入第一方阵;

  人口占全国近二十分之一,“中国好人”入选人数却占全国近八分之一,上榜人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

  1997年合肥,2007年马鞍山,2011年淮北——中央文明办先后3次组织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安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

  安徽,在中国区域版图上,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纪录,也攀登上现代文明的新高地!

  个中缘由何在?省委书记张宝顺一语破的:“安徽的崛起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崛起,崛起的安徽必将是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美好家园。 ”

  安徽日报特别报道组 执笔:记者汪国梁 吴林红 曹显钰

  上海人罗文娶了位安庆媳妇。头一次上门去丈母娘家,罗文一路惴惴不安。在合宁高速吴庄收费站,收费员甜美的微笑令罗文放松不少。 “我敢说,她们的服务一定是训练过的! ”罗文跟媳妇打赌。

  罗文赌对了。 2007年12月28日,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合肥管理处启动一项特别的劳动竞赛——“使用文明用语,展示微笑服务”。如今,“微笑服务”延伸到全省交通系统,成为全国交通行业的一个知名服务品牌。

  心中没有阳光,脸上哪来真诚的笑容?对许多像罗文这样的外地客人来说,高速公路收费站成为他们观察安徽的一扇窗口。

  16年前,沪上一家媒体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穿劣质拖鞋满街跑的女人们》。文中对于安徽人的贬低和轻蔑,令不少皖人心中愤愤不平。在历数一些女人“落伍”“粗糙”的打扮后,《穿》文写道: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她们中不少人都来自异乡,有出生于江苏高邮,有成长于安徽合肥……”

  《穿》文发表后,一位读者投书《新安晚报》:“《穿》文宣扬了什么? ”1996年8月7日,《新安晚报》在头版头条刊发读者来信,并全文转载《穿》文,引发读者热烈讨论。 “《穿》文的讨论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时任新安晚报总编辑钱玉岁回忆说,江苏影响力较大的《服务导报》对这次事件专门发表一篇长文评论,河南发行量最大的《大河报》对这场讨论始终关注。

  其实,在《穿》文出现的那个年代,安徽的形象不能不令人纠结。

  全程参与文明创建的省文明办副主任朱训义记忆犹新:“当年我在武汉上大学,暑假后回校,时常面对同学们的调侃:‘你们那儿今年又发大水了吗? ’‘安徽不少出来讨饭的都会玩猴子,你会玩吗? ’”

  有位省领导到国外招商,一位外商直言不讳地表示,安徽经济落后,形象也不太好。

  今天的安徽人已经无需面对当年的尴尬。安徽人在赢得尊重的同时,其所在的环境,也散发出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

  2011年1月10日,上海市举行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来自淮北的王东、王方、张海燕、余永峰4人,因在上海公交车上勇斗歹徒,荣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被当地市民赞为“平民英雄”。

  这一次,《新民晚报》在报道中写道:

  “上海人因感动记住了这样一串人的名字:王东、王方、张海燕、余永峰。安徽好心人因感动记住了这样一群人:上海公安干警、上海医护人员、热心捐款的上海市民……”

  “难忘记,一名60多岁的老奶奶来到病房,虽然她经济状况不好,但依然留下了捐款;难忘记,一对年逾八旬、身装假肢的老夫妇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一大早从浦东坐轨道交通赶到医院探望英雄……”

  如今,不仅越来越多的安徽人令外地人刮目相看,安徽宜居宜业的环境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皖安居兴业。

  55岁的刘巧琴说着一口南京味儿的普通话,现在却是滁州市乌衣镇二社区的正式居民。

  2004年,她从南京来走亲戚。她说:“当时房价便宜,作为投资我一下子买了两套,从来没想过到这里定居。 ”当时的乌衣镇,除了十字路口,连路灯都没几盏。

  2007年,刘巧琴退休再来,小镇已发生了大变化。 “现在住在这里养老,乌衣镇就是我的家了。 ”舒展的眉宇间写满了幸福。

  生在西安,长在江西,大学在广西,工作曾在上海、大连等地,圆融光电公司总经理康进记忆深刻:“应邀到马鞍山考察之前,听说是个钢铁城市,心想城市环境肯定不好。踏上马鞍山的土地,让我惊讶的是钢铁城市却山清水秀天蓝蓝,环境优美、人民友好。 ”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一个总投资23亿多元的圆融光电大项目落户马鞍山创造的奇迹,让康进在这个文明之城找到了家的归属:“我已经在马鞍山买下一套住房,把爱人接了过来,准备在马鞍山养老! ”

  在康进的影响下,他的老部下纷纷从上海、大连、南昌来到马鞍山,公司管理团队20多名外地高管已有8人在马鞍山买房安家。

  “建设美好安徽,首先要有一个美好的安徽形象。精神文明本身就是美好安徽的应有之义。 ”省长李斌说,越是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越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凝心聚力。

  今年初,一位外商在微博上为芜湖、为安徽做了一个免费的国际形象广告。

  “直到我有幸来到芜湖,与当地人朝夕相处,才真正了解到芜湖人的文明素质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 ”希腊人Alexis是投资3亿美元的海格斯能源科技产业园项目外方代表,他在微博上毫不吝啬地赞美给他留下美好印象的江城。

  “最初我们看好广东等地,有人提议投资芜湖时,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最终决定落户芜湖,是因为芜湖优良的投资环境、政府的高效服务,还有芜湖人民的友好。这些经历会让我经常想念并引以为豪! ”

  去年,芜湖市获得“2010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作为该市外籍人才,乌克兰专家鲁登科·瓦西里·格里高列维奇专文推荐,标题为《我最喜爱的中国城市——芜湖》:“芜湖城市面貌的变化让我们简直都不敢相信我们的眼睛。 ”

  铜陵人没有想到,一面之交的南非国民议会议员卡姆拉伊会自费来到铜陵考察,由此加深了他对铜陵、对安徽的看法。

  去年5月,卡姆拉伊在南非欧福伯格市接待铜陵经贸代表团访问时,对铜陵人的投资眼光、文明素质十分赞赏。为加深了解,他很快亲自来到铜陵。

  几天里,卡姆拉伊走大街串小巷体验民风民情,进车间看企业考察经济发展:“没想到安徽的一个中等城市这么繁荣、文明。回去后,我一定广泛宣传,促进铜陵与欧福伯格市早日结为友好城市。 ”

  从皖江两岸到淮河之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安徽,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好! ”这样的惊叹,缘于安徽加速崛起的强势吸引,缘于安徽文明进步的强力感召!

  “创建影响我们做生意,搞精神文明建设能当饭吃吗? ”有位“老创建”记得,一次跟随领导检查创建时,几个小商贩当面质问。

  17年前,安徽开始文明创建时,全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最贫困的农村只有几百元。

  “‘仓廪实而知礼节’,先要物质富起来,才能谈得上精神文明建设。 ”

  当时,不仅百姓不理解,阻力大,就连一些机关干部、学者也不理解。

  “这个时候搞文明创建太早了,会冲击经济建设。 ”

  “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文明程度自然就跟上了,犯不着大张旗鼓地搞创建! ”

  “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对外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995年底,来自省委的决策不容置疑。

  翻开当年报纸的一次次暗访记录,人们发现,启动文明创建,何等必要!

  “寿春路桥东北侧一块地皮上卫生状况也令人咋舌:距大桥仅30米的地面上,堆着约有30吨的‘垃圾山’,沿墙50米尽是鸡屎、鸡毛,臭不可闻,墙头上也挂有鸡屎,路旁的5棵小树也被倒垃圾者踩死。”这是1995年12月28日记者暗访合肥的一个镜头。

  “每隔几米就可看到垃圾小堆,其中以煤球灰、蔬菜皮、简易饭盒、剩饭菜和塑料袋为多。有风吹过时,塑料袋随风起舞,甚煞风景。在团结路甚至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鸡在悠闲自得地觅食。 ”这是芜湖当年的一个场景。

  “当时,各个城市的环境状况都差不多像这样,一方面群众对环境脏乱差意见大,一方面真抓创建阻力大。”一位“老创建”回忆说,“抓省会带全省”,由于一些省直机关“大象屁股推不动”,合肥的创建阻力更大。

  “文明创建,省直机关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能拖后腿!”省委的态度坚定不移。省直机关纷纷行动,全面清理机关大院、住宅小区的垃圾死角、乱搭乱建等问题。

  文明“风暴”刮过,成果显而易见。

  卫生、绿化、秩序“门前三包”;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向小街小巷延伸、居民小区延伸、集贸市场延伸、企事业单位内部延伸,创造出了文明创建的“合肥经验”。

  “从前,居民乱丢垃圾。他在前面扔,我们村镇干部默默地跟在后面捡,捡了几次之后,村民觉得不好意思,陋习就改变了。 ”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党委书记钱江回忆,当年,政府掏钱给居民买垃圾桶、垃圾袋,培养居民形成良好习惯。文明是形象,是财富。去年大圩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吸引了八方游客与可观的投资。

  从“大拆违”到大建设,从“四乱”整治到“正三轮车”整治……合肥的人文、生态和投资环境日益优化,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媒体人独具敏锐目光。黑龙江日报总编辑段文斌多年前首次到合肥,“当时路过,在车上看到马路不宽,高楼不多,环境杂乱。 ”2009年,段文斌来皖出席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马路,崭新的高楼,畅通的高架桥,印象更深的是清新优美的环境、城市与人民共同展现的活力。 ”

  2009年1月20日,马鞍山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奖牌到手之日就是重新出发之时。 2011年12月20日,马鞍山在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考评中名列地级市第4位,是中部唯一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地级市。

  “这个金字招牌闪闪发光,来之不易,但保住这块牌子更不容易,实现这块牌子赋予的深刻内涵,尤其不容易! ”马鞍山市委书记郑为文说,创建为民、靠民,创建的根本目的就是惠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虽然是韩国人,但我热爱中国、热爱安徽,因为我的家在美丽的安徽。 ”8月2日,韩国姑娘、马鞍山媳妇金美净的新书《嫁到中国——一个韩国姑娘在中国的浪漫生活》韩文版在釜山举行首发式。

  异国情缘的美丽故事源于2002年的一个春日。当时,金美净与马鞍山钢铁公司员工王程在香港旅游时一见钟情,8个月后喜结连理。那时的马鞍山,比釜山落后不少,结婚头几年,金美净大部分时间呆在韩国。现在不一样了,“如今马鞍山环境优美、安宁舒适,我家乡的朋友来后都喜欢这里,我每年有10多个月在马鞍山生活。 ”

  皖北土地面积占全省近四成,人口占近半,受制于农业为主、资源型城市多,以及自然、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全省创建的难点在皖北。“没有皖北的振兴就没有安徽的全面崛起;没有皖北的文明进步,就没有安徽的全面文明。 ”

  每天24小时受理投诉,市区15分钟内赶到现场。在淮北,哪里有卫生死角,哪里有不文明现象,市民常打的有两条热线:一条是“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政风行风热线,另一条是淮北市市容局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城管110”投诉处置热线。

  既是农业大市、又是资源型城市,经济体量、基础设施、生活习俗等没有任何优势,但淮北市一直坚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不变、力度不减,连续三届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成为资源型城市创建的样本,在全国文明创建中烙上醒目的“淮北印记”。

  创建重点在皖北、看点在省界。安徽位于华东腹地、中部中枢,全省有14市的40个县(市、区)与周边六省接壤,省界沿线是省际交流的合作纽带,代表安徽形象。

  打开地图,砀山县地处安徽“北极”,毗连苏鲁皖豫四省,居此一地可知四省概貌,观此一角可感安徽气象。

  虽然有着“酥梨之乡”、“武术之乡”、“唢呐之乡”等众多靓丽名片,但许多外地人对砀山的印象是尘土飞扬,贫困落后。

  “那是以前的事了。”砀山边界白腊园村村支书刘瑞莲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公路有9米宽,平平整整,干干净净,还安设了路灯。

  砀山面貌的变化,源于2010年底省文明办的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那次砀山位列全省倒数,全县上下深受震动。 “守好北大门、不丢安徽人”,一场“文明风暴”在梨乡刮起,全县连续开展8次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

  短短一年多,砀山焕然一新,成为薄弱县提升创建水平的先进典型。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难点在农村。各地不断创新理念,探索“城乡统筹,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