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中国机遇成两会热议话题 学者称守住"不折腾"底线(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14日 16: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我们还有没有机遇”,“还有多大机遇?”——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两会内外,“中国机遇”成为人们关注、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从发展的要素看,中国潜力巨大。只要发挥出来,足以支持我国经济20年快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基于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定量分析,拿出一份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账本”——

  支撑中国发展的内需潜力巨大。单从城镇化来看,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通常达到70%才稳定下来,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而每增加一名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这还不算变成城镇人口的消费升级。

  中国有110多万亿元银行业总资产,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巨额的民间资本。“钱袋子”很充盈。

  中国申请专利数量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蕴含着自主创新的巨大技术潜力。

  中国农业劳动力还有2.8亿。发达国家1个劳动力可以耕种几百上千亩,如果我们平均1个劳动力耕种6.4亩,18亿亩耕地几千万农业劳动力就够了,至少还能转移2亿劳动力。

  土地还有巨大潜力。全国城乡建设用地22万平方公里,镇村占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3亿亩土地。根据村庄整治经验,整治后可节约出50%的土地。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对郑新立的看法深表认同。

  “关键是要通过调整和改革,向潜力要机遇,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支撑。”郑新立说。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眼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调整和变革蕴含着新的机遇。

  受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各国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停滞,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急剧减少,一向“日子很好过”的三一重工压力陡增。

  “但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向文波说,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低迷,也使各种生产要素价格降低,这对于在海外进行收购并购是一个有利时机。

  就在两会开幕前不久,三一重工终于实现了“吃掉大象”的梦想:联合中信产业基金,成功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大象”——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100%股权。

  “回报率非常高。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我们一直在准备机会到来的这一天。” 向文波说,“关键是机会来了你要看得到、抓得住。”

  环顾世界,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世界范围产业新发展、科技创新新突破。“在这场新的赛跑中,我们有可能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历史提供的难得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认为。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历史发展证明,抓住机遇,就能争取主动,赢得发展;丧失机遇,就会陷于被动和落后。失去的将不仅仅是时间和财富,也可能是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尊严。

  “在当代中国,稳定和谐是最大的机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教授胡鞍钢认为,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不仅能创造巨大的机遇预期,也是实现一切机遇的基础。反之,社会大局不稳,已经抓住的机遇也会失去。

  “经济上不能大起大落;政治上不折腾;社会上不折腾;生态上不折腾;国际上不折腾别人,别人折腾我们要理性回应。”胡鞍钢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守住这五个底线,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创造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