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胡锦涛在APEC会议讲话(全文)

2011年11月14日 18: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主席胡锦涛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13日,美国夏威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奥巴马总统,

  各位同事:

  很高兴同各位同事相聚在夏威夷。这个美丽的地方是连接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一个纽带。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促进亚太经济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此外,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在几天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当前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尤其要努力实现强劲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拿出勇气和智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去年横滨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增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应该重点作出以下努力。

  第一,加强协调,积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这有利于各国加强协调合作、有效应对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提振市场信心。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遵循相互尊重、集体决策原则,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应该提高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和跨境资本流动等监管,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支持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平台作用,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达国家应该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妥善处理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们应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可持续性。

  我们应该把促进就业作为巩固和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实施有利于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我们应该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建设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应该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希望各成员积极支持和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进项目及其中心的活动,加强在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第三,凝聚共识,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产品要素优化配置,贸易和投资开放对确保经济复苏具有关键作用。我们应该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切实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坚决反对和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各国人民共享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益处。我们应该争取今年在对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议题上首先达成多哈回合谈判早期收获协议,拿出政治意愿,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实现发展回合目标。中国已经宣布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我们应该积极推进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亚太地区经济可持续复苏和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