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探访南京军区军史馆 人民军队历史逼真重现

2011年08月01日 15:16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媒体探访南京军区军史馆人民军队历史逼真重现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南京军区军史馆三层楼的展厅里,地面塑型、半景画、高分子硅胶仿真人像与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大型多媒体景观逼真地再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大量文献资料、照片、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南京军区部队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路走来的不凡历程和卓著功勋。

  “八一”前夕,记者走进南京军区军史馆,聆听战争岁月金戈铁马的余音,缅怀万千英烈的丰功伟绩。那一组组文物、档案、雕塑、展板……不仅是南京军区部队的历史,更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缩影。

  两顶斗笠——

  见证部队装备突飞猛进的起点

  在军史馆一楼展厅的一面墙上,挂着一领蓑衣、两顶斗笠,有趣的是,左边的一顶斗笠是尖顶,右边的一顶则是平顶。讲解员指着平顶斗笠说:“这还是毛主席的设计‘专利’呢。”

  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长汀,红军第一次制作了自己的军装,第一次向士兵发了军饷,第一次有了医院,还有了斗笠厂、被服厂、印刷厂和兵工厂。

  1932年毛泽东来到长汀,他来到张家祠红军斗笠厂召开座谈会,指示工人们想办法多生产斗笠,并提出了改进斗笠传统式样的意见。把夹边尖顶斗笠改为平顶缠边斗笠,刷上桐油,改进后的斗笠,不仅遮阳挡雨,睡觉时还可以当枕头。

  人民军队在创建之初,装备和给养都相当“寒酸”。艰苦奋斗,是优良的革命传统,但装备方面的“艰苦奋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八路军2/3的人手中握的还是大刀长矛。1945年,总数超过90万人的八路军也只有37万支枪,每支枪平均不足20发子弹。

  “1946年,我15岁参军时,部队已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了,都能吃饱肚子了,但装备还是比较差。”7月29日,已经80岁的王顺秀在百步坡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起当年的艰苦,感慨万千。1948年,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统一的军装,但要各大区自筹。“我记得发的一套灰色的夏季军服,面料特别不结实。在野外训练,往地上一趴,就搓个洞。没多久,每个连队发了两匹土布,分到各个班,专门让战士们打补丁用。”王顺秀一边说一边比划着,“那会儿我们都没有衬衣衬裤的,一渡河就光屁股。1949年以后,统一发了,才穿上衬衣衬裤。”

  “后来到朝鲜战场,条件改善了很多,但跟美军还是没法比。工兵连开路、架桥、渡河、挖工事靠的都是手挖肩挑,美方早已机械化了。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背的那种步话机,我们一个营才配一个,而美军每个班就有一个。”

  数十年来,解放军继承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毫不放松地致力于部队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装备在逐步实现国产化的同时不断升级换代。

  今年1月11日,国防部证实了当天进行的我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歼20”试飞成功。截至6月29日,“歼20”已在成都完成了19次试飞。

  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正式对外宣布,中国海军正在将国外一艘废旧航母改建成为试验和训练平台。中国人的“航母梦”已经触手可及。

  战略核潜艇、先进的洲际战略导弹、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经过84年的不断建设,人民军队武器装备早已超越了“小米加步枪”的阶段。具有相当信息化技术含量的机械化装备,可以适应国土防卫作战,应对反恐、维稳、处置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需要。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部队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初步建成了天基通信、侦察、导航定位系统。常规武器长足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人民解放军将士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盾牌更加坚固。

  英模墙——

  铭记薪火相传的人民英雄

  走上展厅三楼,迎面一张张英姿勃发的面孔,刘玉瑞、张胜标、朱庆明、王立和……这些都是出席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大会的战斗英雄。

  左手边一面墙展示的则是一个个我们如雷贯耳的模范集体。既有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战斗的“临汾旅”、“襄阳特功团”、“洛阳营”等美名远扬的英模团体;也有和平年代,弘扬光荣传统,艰苦奋斗的英模单位,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王杰班”、“勤俭创业修理连”等等。

  灿若星河的英模群体是部队光荣历史的缩影,英雄成就了部队的胜利,部队造就了辉煌的人生。

  “没有党和军队,就没有我曹兴德。”88岁的曹兴德是《渡江侦察记》里李连长的原型,老人回忆着自己的一生,一遍遍重复着这句话。

  “没有部队,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没有党引路我也就是个只会写名字的普通人,我很幸运,我不但活到88岁,还有了值得自豪的一生,14次立功受奖,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两次‘甲等战斗模范’称号。”老人激动地指着墙上的照片:“胡主席三次接见了我!”

  曹兴德是山东龙口人,家里很穷,15岁闯关东,回到家乡后在日本人的矿上当苦力。“日本人、二鬼子、特务都打过我。”日本人投降后,他是庄里民兵队长,配了枪,还有5发子弹,“扛上枪第一件事我就想找打过我的二鬼子报仇。但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开导我,教育我,说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八路军是解放人民的,给我讲解革命的道理,我才渐渐放下个人的仇恨,有了革命觉悟,要为民族、为国家的命运而参加战斗。”

  小时候,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全家人吃糠咽菜,拼着命让曹兴德读了三年书,为的是能写自己的名字。参军后,还是新兵的曹兴德就因为大胆沉着、随机应变被选进了侦察队,“为把我培养成一名成熟的侦察人员,部队给我创造了各种条件,帮助我成长。解放后,我竟然又有了读书的机会,先在汉口第一步兵学校情报系学习,后在南京军区的中学里学文化,1962年-1964年我还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情报系上了大学。”从1946年到1981年,曹兴德一直从事情报侦查工作。从侦察兵到班长、排长、连长、科长、部长,离休前曹兴德是南京军区工程兵副司令。

  转过弯是英烈厅,密密麻麻的照片和名单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新中国建立初期牺牲的正师、团以上革命烈士。漫长的战斗征程中,部队涌现了无数革命英模和英烈,他们的不朽业绩如座座丰碑巍然屹立。84年来,部队英雄辈出,代有传人。在英模先烈们的感召下,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官兵正在快速成长。

  陆松,是南京军区某部的一位连长,但这位连长拥有博士头衔,攻读博士期间就曾参加过“天河一号”计算机的研制。近年来,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取得长足进展,涌现了一大批“博士连长”、“少校排长”等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为推进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部队是个“大熔炉”,在社会追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部队仍然对社会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大批军地两用人才在部队熔炉锻炼后,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战俘簿——记载永垂史册的辉煌战果

  “这是我们军史馆最珍贵的馆藏之一,我馆陈列的是上册,下册收藏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7月28日,在南京军区军史馆,讲解员指着一本发黄的簿册,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本数十页的俘虏照片簿,扉页上只写着两个字——“高俘”。顾名思义,照片能够摆进这本“相册”的,都是原来官衔职位比较高的国民党的军政大员。第一页排第一位的中年男子,一寸照片的下边写着几行字“姓名:王耀武;原部别:二绥区中将司令长官;原级职:兼山东省主席”。和名将王耀武一起在首页上的共有16人,最低的身份是“中将军长”。

  王耀武是国民党军队的名将,其所属部队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之一。在济南战役之前,华东野战军只用3天就打赢了莱芜战役。王耀武很无奈,也很不解:“5万多人,3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但他没想到,在随后的济南战役中,他有10多万人被歼灭。

  而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更是歼灭了国民党军55万多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国民党方面损失了主力超过15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大战役中,有大批的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王耀武在济南战役最后阶段,遣散官兵,跟他们说,此战和抗日不同,大家不必轻生。可见,在正义之师面前,对方的指挥官也知道负隅顽抗是无意义的。

  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是党领导下卓有成效的政治思想工作,也源自于越来越科学的训练帮助官兵们掌握了保证打赢的过硬本领。

  在南京军区军史馆,记者看到一幅放大的毛主席的照片。照片上,毛主席举起一支步枪,作出瞄准射击的姿势。这是记录1964年6月全军“大比武”的一张珍贵照片。时隔40多年,很多人想起全军“大比武”,还是热血沸腾。那场全军的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和南京军区某部的一位副连长郭兴福关系密切。郭兴福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练兵办法,在全军推广后才有了“大比武”。

  40多年过去了,郭兴福生前所在的南京军区摩步某旅某连,继承了“郭兴福教学法”的精神衣钵,军事训练年年是先进,战士们拉出去个个是标兵。“80后”、“90后”在这里都被训练成了“小老虎”。这既是一种和高超的战斗素养凝集在一起的生气和霸气,也是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党旗与枪”—— 揭示永远跟党走的胜利法宝

  一走进南京军区军史馆,大厅中央伫立着的雕塑,就牢牢抓住了记者的眼球。鲜艳的党旗,漫卷着闪亮的钢枪,巍然屹立的雕塑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的大幅照片。雕塑的寓意开门见山:党指挥枪,军队永远跟党走。

  “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据南京军区文化工作站负责人说。

  从上世纪20年代建军之初的星星之火,到举世惊叹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再到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军,解放全中国;从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到小米加步枪,再到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84年历程中,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听党指挥,是一条始终贯穿其中的“红线”。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在最紧张、最危险的地方,总能看到子弟兵的身影。

  军史馆三楼,有一幅采用声光电技术合成的照片,这幅照片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画面上是人民子弟兵在1998年抗击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跳进洪流,堵住堤坝缺口的感人场景。

  “听到一声令下,我们都抱着沙袋拼命地跑,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偷懒。”今年33岁的老兵苏坚强,当年只有20岁,是才入伍半年多的新兵。回想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苏坚强毫不讳言抗洪时的辛苦,但他和战友们都觉得,这种辛苦很值得。接到抗洪命令前,苏坚强所在的部队刚刚结束“海训”,脸上晒脱了一层皮。到了九江,天天奔波在大堤上,又晒脱了一层皮。“发生战争了,我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发生灾难了,我们也要冲在前面。”苏坚强说,听党的号令,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宁,是战士们义无反顾的事情。通讯员 刘汝山 徐健 胡春雷 黄建东 胡海燕 朱志刚 万学林 记者 耿联 廖卉 陈炳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