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商海弄潮百舸争渡——西藏商业贸易事业发展综述

2011年07月29日 13:30 来源:西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春风在雪域高原蓬勃兴起,我区商业贸易发展得到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一系列扩大消费、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在高原开花结果,惠泽于民。

  内贸:市场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商贸物流业活力强劲

  和平解放前,西藏商品的流通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阶段和以物易物形式,规模十分有限。和平解放后,我区商业贸易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1952年4月成立了西藏贸易总公司,标志着西藏现代商业贸易开始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商品流通经历了开放搞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民族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确定了一系列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加快西藏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为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国内贸易发展,内贸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010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是1978年的78.47倍。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25亿元,增长1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59亿元,增长22.6%。

  近年来,全区加大了市场体系建设力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实施效果明显。2006年—2009年期间,全区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859家,所有县和60%乡镇已经覆盖,升级改造20个商品配送中心,解决了农牧民买难卖难;大力实施商务惠民工程,各项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创新开展了“家电家具下乡”工作;积极推进全区盐业体制,碘盐推广成效显著,碘盐覆盖率实现历史性突破;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体系、早餐示范工程、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四大工程”,加快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发展充分吸纳就业的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商贸服务业及吃、住、行、娱、购条件,充分发挥餐饮住宿、美容美发行业协会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城市待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不断增强餐饮住宿、美容美发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外贸:进出口规模扩大,边境贸易强劲发展,对外贸易整体发展水平提高

  和平解放前,西藏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50年代中期,经过中印、中尼协商谈判达成协定,西藏地方与印度和尼泊尔开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标志着西藏地方的对外贸易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为西藏外经贸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特别是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明确了设立“西藏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在出口退税、非关税配额管理上给予西藏倾斜等政策。近年来,积极实施出口鼓励政策,重点支持自产产品出口和边境贸易发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支持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开展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支持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对外贸易等,为我区对外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平解放以来,我区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进出口总额83595万美元,是1978年的49倍。边境贸易已成为我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成为我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1965年我区边贸进口81万美元,出口266万元人民币;2010年全年实现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5.01亿美元、全区边民互市贸易总额4.5亿元人民币,贸易方式也由以物易物的传统方式发展到货物过境运输、信用证结算等现代贸易方式。外经贸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增强。截至2010年底,全区备案登记的进出口企业400余家,其中,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0家,形成了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对外贸易市场已由和平解放初的印度、尼泊尔2个市场为主扩大到欧美、港澳、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已由和平解放初期的以羊毛、皮张等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格局,发展到以矿泉水、啤酒、水泥、藏毯、建材等工业制成品以及机电产品为主打产品的新格局。

  发展:“请进来”、“走出去”, 开放型经济迈出新步伐

  1988年,全区第一家合资企业布达拉地毯公司成立,开启了我区吸收外资投资发展的先河。截至2010年共审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9家,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利用外资领域涵盖优势矿产业、食(饮)品业、商贸服务业、民族手工业等多个行业。

  1980年,我区开始实施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到2010年,累计接受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165个,接受援助资金14604.17万美元。援助项目涉及扶贫开发、医疗卫生、教育、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广泛领域。受援项目的实施,为我区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鼓励支持我区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到境外投资办实业。2007年,由西藏交通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的、由西藏宏绩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沙拉公路项目的顺利开工,标志着西藏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走出去”迈出实质性步伐。

  我区首个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建成,为我区招商引资搭建了重要平台。截至2010年底,开发区累计登记注册企业255家,注册资金达45亿元,税收收入16.7亿元。已形成藏药、农副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多个产业群雏形,已成为我区“二产抓重点”的重要突破口。

  60年来,我区商业贸易事业不断成长壮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呈现出了商业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如今,商业贸易事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格局中有力的支撑点,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主旋律。 本报记者 何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