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无悔的付出——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员团队

2011年07月12日 09:1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说杂交水稻是近百年来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大“奇迹”,那么,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党员团队,便是创下这一“奇迹”的光辉旗帜。

  牺牲天伦之乐换来无悔的36年

  从1975年被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聘为学员,陈秋香就一心扑在研究上。36年里,他没有一个春节陪过家人,只有每年5月到10月留在湖南,剩下的时间都“钉”在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制种基地,负责课题设计和后勤保障工作。

  现在,陈秋香已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海南试验站副站长。海南明媚的阳光为他负责的杂交水稻提供了充足养分,却没有给他的两个儿子带来温暖。

  “你什么时候带过我们?”每一次回到湖南衡东老家,陈秋香都会受到两个儿子同样的质问。

  常年在外,作为父亲的陈秋香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业。1983年出生的大儿子陈小兵和1985年出生的小儿子陈处易都没有考上大学。如今,两个孩子都靠替人打工过日。

  记者在采访中询问老陈,你小儿子的名字比较特别,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老陈的回答让人心酸:“这个名字(陈处易)是上中学时他自己悄悄带着户口本去改的,我不知道什么意思,问过他,他不说。”

  海南是人们心目中的度假胜地,老陈虽常在海南,却一次也没有主动带自己的家人去过。大儿子唯一一次去,是因为要结婚了,去找父亲要钱。

  老陈完全有理由,也有机会申请换岗,他也有资格哪怕在某一年的春节回到湖南。但他没有跟任何人提起,甚至想都没有想。原因很简单:“几十年了,都是我在负责后勤保障,我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这里的情况。”

  “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两个孩子。可你要问我后不后悔,我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陈秋香说。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些年来,陈秋香多次荣获湖南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参与的“V46选育与制种”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湖南省进步一等奖。

  金钱无法衡量梦想的价值

  作为国内顶尖的制种专家,周承恕的制种技术数一数二。

  早在1986年,美国一家种子公司将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买了过去,甚至派出专门的摄像团队在中国将整个制种过程记录下来。然而10年过后,这家公司仍然无法进行商业化生产。1996年,周承恕成功地帮他们做成了商业化生产模式。

  炉火纯青的制种技术使得长期从事国际开发的周承恕一直面对着各种高薪诱惑。“年薪100万,你到我们这里来。”这句话周承恕听过许多次,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

  “金钱无法衡量梦想的价值,共产党员自有共产党员的追求。”他说。

  为了制定《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操作规程》的国家标准,周承恕躲到湘西的深山老林里寻找适宜观测数据的实验环境。最后在一座荒废的水库旁,他和同事将凉席铺在地上当床,用石砖当枕头,每隔4个小时就到地里记录所需数据,这样忙乎了半个月。

  早年在海南基地做实验时,因为条件艰苦,周承恕带去一个卤猪头下饭,一吃就是几个月。

  “2000年,袁老师的杂交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后,又提出向亩产800公斤、900公斤攻关,很多人都站出来反对,认为不切实际。但我们认为肯定可行,现在8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900公斤也指日可待。”周承恕说,攻克一个个难题、实现一个个梦想,带给他极大的成就感。

  周承恕鄙视那些拿成就去换官爵的人,也鄙视学术上固步自封。他积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寻找与中国实情相符的种植方法。“我们从国际水稻所引进耐淹基因,希望让水稻在条件并不完美的耕地里种植,这可以发掘我国现有土地的潜能,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他说。

  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在大力无私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的同时,其研究水平仍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因为中国有别国所不具备的团队以及永远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年轻党员接过接力棒

  在湖南,有句俗话叫“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意思就是做事要肯吃苦、耐得住寂寞、有恒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年轻党员身上就有着这些闪光的品质,让人印象深刻。

  1975年出生、1996年入党的舒服进研究中心第一年,就过得“很不舒服”。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刚到中心工作的舒服和女友憧憬着第二年元旦举行婚礼,一切都按计划筹备当中。结果当年11月安排科研任务时,袁隆平点名要带舒服去海南三亚,有人提醒不知情的袁先生,小舒马上就要结婚了。袁院士爽快地说:“结婚?提前啊!我来主婚。”

  舒服三番五次上岳父母家做工作,又磨嘴皮哄女友,在匆忙拍了张婚纱照后,提前举行了婚礼。可他没想到,这第一次出差竟3年没回家。让舒服感动的是,袁老师不但兑现了自己主婚的诺言,还带了全家出席自己的婚礼。

  今年39岁的王伟平也是1996年入党,与舒服同时进入研究中心。因为对杂交水稻研究痴迷,在田间地头埋头研究,一做就是好几个月。有一次,他在野外搞一个项目,因为条件艰苦只能自己生火做饭,揣在衬衣兜里的打火机不慎掉入锅中,整口锅顿时炸开,炸得“感觉自己的脸比平时大了一倍”,是当地村民抬着他疾走了两个小时,才送到医院治疗。

  如今,舒服先后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和应用”、科技部863重大专项“两用核不育系的提纯复壮技术研究”,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品种保护8项;王伟平也承担着农业部的多项专项课题,并主持一项湖南省自然基金项目。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70%的年轻人都是中共党员。记者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如何评价这些年轻人,他笑眯眯地说:“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出乎我的意料,国家粮食安全维系在这群年轻党员身上,我很放心!”(记者 周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