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时发表联合声明,开篇就提出“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绝非闲笔。只有在经历了头十年的风雨波折后,二十一世纪才在人类面前清晰起来,正像十年前我们听到低碳会发笑,现在却要面对它衍生的节能、调价、燃油税。
北京市人代会闭幕之际,北京城的二十一世纪也在它的第二个十年清晰起来:北京刚挤进GDP万亿俱乐部,世界却迅速“变平”,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产业资源的全球竞争逼到眼前;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初步满足,味蕾需求大增,教育、医疗、住房已三箭齐发,展开多元利益的博弈;更重要的,我们还没来得及享受“车轮上城市”的恣意生活,却看见整个世界掉头开往绿色、节制的新时代。
认清形势有助于重视困难。本次人代会上,治堵的讨论几乎无处不在,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即使这些建议全部实现,就能如五年规划所言,有效治理交通拥堵现象吗?
德国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制“大众”汽车时,声称要做“人民的汽车”,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汽车文明后,他们才赶上绿色低碳的世界主题。而我们,还没把方向盘焐热就要放下它,去当“上车是面包,车上当饼干,下车成面粉”的地铁族,难度最大处,在每人心中。
和车有关,强磊代表讲了他遇到的一件事。强代表开车到某单位办事,却被告知不能停在其车库内,“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今天车库只能停黑色车”,偏巧他的座驾是白色。可见车对于我们意味得实在太多。
甘肃人潘石屹昨天很高兴,因为东城团代表们在讨论后得出结论,他是来北京“务工”的,北京欢迎他;城市担心的,是那些来北京但又“无工”的人。
然而,谁又分得清务工者和无工者?谁又知道成包买走医院特效低价药的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谁又能期望北京像英国一样,让全中国进京看病的患者先进社区医院之后才能到三甲医院?这样的挑战就像是否允许外来子女在京高考一样复杂而需要谨慎应对。
理清现实的目的当然不是灭自己的威风。长志气首先要靠汇聚民智、科学决策。比如西城团的夏尚武、张国玉等15位代表在激烈讨论后,提出了治堵“八点建议”:加密城区地铁,鼓励单位班车,实名制刷卡租自行车,在次干道安装摄像头,避免从维护富人利益出发制定政策,适时论证公交政策,启动个人准入机制加强出租车管理,慎重考虑建地下隧道……意见未必全对,但如此完整的设想,相信会引起政策制定部门的重视。(王学锋)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专题:胡锦涛访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