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访美将给中美关系带来“新契机”
结束2010年波折起伏的一年,中美关系在新年头一个月将迎来良好的开端。美国首都华盛顿已经做好准备,将以最高规格迎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日开始的国事访问。中美双方都期望胡主席的到访能够消弭分歧、扩大共识,给中美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中美关系:波折不断的2010年
2010年中美关系是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以及美对台64亿美元军售开局的。中方认为,奥巴马政府的行为超过了中国的“红线”: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方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美售台武器后,中方推迟了中美两军部分交往项目,推迟了中美副部长级战略安全、军控与防扩散等磋商,军事交流暂时停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韩国“天安号”事件的突发,再次给中美关系造成冲击。尽管中方表示在“天安号”问题上不偏袒任何一方,呼吁各方尽快查清事实真相,保持克制。但美、日、韩媒体有关“偏袒盟友朝鲜”、“拒绝谴责朝鲜的挑衅行为”的报道满天飞。美、日、韩一边在东海、黄海持续进行联合军演,一边要求中方“约束”朝鲜。其间,具有战略威慑意义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甚至开到了中国的近海黄海。
不久,中国“海军军力威胁论”浮出水面,报道称中国“核心利益”范围太广,甚至囊括了“有主权争议的南海诸岛”。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的讲话,使中美摩擦迅速升温。她表示,美国政府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争端”表示关注,因为“争端”妨碍了公海航行自由和海上贸易,影响美国利益,也“违背”国际法。
与安全摩擦交织并存的,还有经贸方面的摩擦。2010年有关“人民币币值低估”、“中美贸易不平衡导致美国工人失业”等的批评之声在美国政府、国会、学术界、工会等各方面此起彼伏。美国众院甚至通过了对“其他国家币值人为低估”进行“惩罚”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后因未能在参院通过而搁浅。
中美关系仍具有很强的“回弹力”
中美摩擦加剧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美“积极全面合作”的关系本质正在发生变化?中美关系是否开始变得脆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弗吉尼亚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院长何汉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此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何汉理说,正如他数年前就断言的那样,中美关系越来越高的相互依存度使双方关系“不再脆弱”,而是在历经摩擦之后有强劲的“回弹力”。如今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拥有9000亿美元左右的美国国债。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预计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
2010年年初,中美关系因达赖访美和对台军售而恶化的过程中,美国一些智库曾经预言中美关系将会出现“大的危机”。何汉理说,这些所谓“危机论”过高地估计了中美之间的“不稳定因素”,而低估了双边关系的“回弹力”。中美关系一年的波折过后证明何汉理的“回弹论”是正确的:中美摩擦并没有发展成危机,中美关系“斗而不破”。
重建互信需要双方努力争取
何汉理认为,当然需要直面的是,2011年中美关系是在过去一年里大量明显分歧基础上开的局,目前,中美关系的信任基础并不稳固。这也意味着双边或国际突发事件对中美关系产生严重干扰的可能性比一年前要高。
他认为,要想使中美关系更加稳固、更具“回弹力”,需要更广泛和深入的理解和互信。不过,理解和互信不是靠“要求”得来的,也不会通过“宣传”而增加,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实现。他说,双方可以通过“相互逐渐让步”或“有代价再保证”(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对对方进行大的让步,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来重建互信。当然刚开始是比较困难的。
访问有望将中美关系带进春天
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除了形式上的“最高规格接待”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认为,中美相互间有两个担心:中国担心美国遏制中国发展;而美国担心中国动摇它的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包道格认为,这是媒体常用的说法,也得到许多民众的追捧。而胡主席的国事访问,可以向外界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他认为,奥巴马可能向胡主席再次保证美国不会遏制中国,“这很容易证明”,否则在美国顶尖大学学习的13万名中国留学生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怎么解释?中国也可以公开向美国“再保证”,中国理解世界体系和游戏规划,中国繁荣将会促进世界体系的完善而不是去破坏它。
乔治·华盛顿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认为,有理由认为两位国家元首之间的会晤恰逢其时,因为在国际关系中,没有哪对关系比中美关系更重要。胡主席的访问给稳定双边关系带来了契机,这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对亚太地区和国际局势有益。(杨丽明)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