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环境并未根本逆转
中国对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合作,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所不能取代的
近半年多来,中国周边环境出现了不少负面因素。比如,有的国家在领土、领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更为强硬,带有针对中国成分的军事演习不断发生;日本民主党政府对华政策由温和转为强硬,美日同盟在强化,美国高调“重返东亚”并试图拉一些国家一起“平衡”中国的影响。由此,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已经构建成围堵中国的包围圈,中国的周边环境出现根本逆转。然而,认真分析一下,则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环境根本逆转之说是难以成立的。
首先要看到,中国周边环境出现的负面因素,主要是集中在东部,而北部、西部和南部则仍然是稳定的。不仅如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近期内还进一步加强。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期间,两国发表“二战结束65周年声明”,强调“二战结论不容改变”。随后,俄总统不顾日本的抗议,登上“日本北方四岛”视察。此举对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强硬的日本鹰派是个沉重打击,所以,即使说中国周边环境有所逆转,那也是局部,而不是全面的。
如果将目光聚焦在东亚,确实如上所述,出现了一些对中国不利的动向。而所有这些动向的根源被视为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奥巴马上台初期,美国对华政策仍然相当积极,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要建立战略互信,关注中国的核心利益。然而,同过去历届政府一样,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中仍然存在着牵制、防范、平衡的因素。这是由美国的霸权战略所决定的。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美国寻求中国在金融、经济上合作的动力有所减弱,再加上美国面临中期选举等国内政治因素的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开始逆转,甚至在某些方面的做法比其前任还差,比如插手南海问题、在钓鱼岛争端中公开挺日本等。
当然,出现这种局面,与战略沟通不够,造成逆向战略互动也有很大关系。当中国认为美国的一些做法损害了中国核心利益而强烈反对时,美国则认为这是中国傲慢的表现,中国不愿意成为美国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甚至还想乘美国深陷金融危机需要中国帮助之时,试图将美国赶出东亚。于是,美国宣示通过加强其原有的同盟体系来牵制中国,拉拢东盟国家来“平衡”中国,并高调“重返东亚”。不过,战略沟通不够只是加剧了“逆转”的程度,而不是“逆转”的根本原因。美国的战略动向得到了同中国有利益冲突的东亚国家的积极呼应。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实现了参加东亚峰会的夙愿。
但必须看到,美国“重返东亚”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战略就出现了根本性逆转。确实,美国“重返东亚”表明美国更加重视中国。这种“重视”,固然有要加大防范、牵制、平衡中国的用意,但同时也有加强同中国合作的含义。希拉里前不久出访东亚之前在夏威夷的演讲中明确表明,美中关系不是零和的,美国并未把中国作为敌人,并未执意要遏制中国。
对美国来说,虽然美军撤出了伊拉克,但是,阿富汗、伊朗、基地组织等还是美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反恐防扩仍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从美国纪念“9·11”事件九周年的各种景象以及最近发生的“邮包炸弹”事件来看,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而“核恐怖主义”的前景更使之雪上加霜。这些安全难题的存在,使得美国极不愿意再制造出一个像中国这样一个“强大敌人”来。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反介入”新概念,强调“慑止其他主要潜在敌人”,矛头指向中国和俄罗斯;但是,“打赢当前的战争”仍然是美军的首要任务。再者,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已经密切到难分难断的程度,在将中国制造成“敌人”的同时,也会伤及美国自己。
美国是非常务实的国家。美国战略家明白,如果美国执意要阻止中国的崛起,至多只能使中国的崛起进程延迟,但最终中国还是会崛起;但是,与中国为敌肯定会使美国霸权衰落得更快。这不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的大目标,因为美国的大目标是要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护霸权地位,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阻止某个大国崛起。美国“重返东亚”只能说是战略重心有所向东偏移,但还未到将东亚取代大中东作为第一战略重点的地步。
与美国对华政策相似,东亚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也未发生质的变化。它们仍然寻求同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在经济上,这些国家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合作,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所不能取代的。即使是保守派掌控下的日本,仍然强调要同中国发展战略互惠关系。因“天安号”事件而对中国强烈不满的韩国也要坚持发展韩中战略合作关系。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仍在按计划推进,并未因所谓南海争端受阻。而且,那些呼应美国“重返东亚”的国家,也并不是盲目地追随美国,按美国的意志行事。它们是要利用美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些国家是在玩“大国平衡”游戏,它们的对外政策基本是独立自主的。
总的来看,中国的周边环境虽然有所逆转,但决不是根本逆转;虽然出现了许多新挑战,但是机遇仍然大于挑战。中国仍然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刘建飞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