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舟曲8月24日电 (侯志红 马晓俊 刘国美 董军)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武警甘南州支队视灾情如命令,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战斗,为夺取抢险救灾第一阶段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救灾行动中,支队广大“90后”士兵不畏艰险,奋战在一线,成为抢险救灾的生力军,充分展示了武警官兵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良好风貌。
“刺头兵”上阵
宋中庚,1991年4月出生,河南商丘人,列兵。他刚分到连队时,因为不适应部队紧张的生活,思想消极,训练怕苦怕累,工作不思进取,甚至产生了私自离队的念头,各级干部通过多次思想教育,仍然没有多大效果,他成了中队的“刺头兵”。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他随中队火速驰援灾区。当看到满目疮痍的灾难现场,失去亲人的人们撕心裂肺的痛哭时,宋中庚紧张地向队长汇报:“队长,我留守看物资吧”。队长看了他一眼,说:“不行,必须上,有哨兵呢,不用另外留人了。”他硬着头皮跟上了部队。
救灾一线,宋中庚开始总往班长身后躲,战友们也没人在意他,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抢险救灾行动中,大家冒着生命危险进危房、抢救群众、清河道,热情高涨。当看到有的官兵没有工具,赤着双手不停地往瓦砾里扒出死难者时,宋中庚被震撼了;看着受灾群众一双双充满信任和企盼的眼神,第一次觉得自己是那么懦弱。
特别是一个小姑娘哭喊着跑过来拉住他的胳膊,求他去挖她埋在废墟下的亲人时,宋中庚的眼睛湿润了。他一咬牙,卷起裤腿冲了上去。那天,他没能满足小女孩的愿望,尽管他和战友们在厚厚的泥石流中干了整整一个下午,也没有找到小女孩亲人的遗体。但宋中庚从此像变了个人似的,救援中,他不顾天气炎热,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流血牺牲,抢着最脏最累的活去干。在挖掘遇难遗体时,怕工具伤着遗体,他赤着双手扒瓦砾,手掌磨烂了,指甲掏破了,满手流血了,但他还是不停歇,直到挖出为止。战友们都说:“刺头兵”现在已变成了“排头兵”。
“富二代”捐款
周立强,1991年4月出生,安徽阜阳人,上等兵。提起他,战士们有太多太多谈论的话题,由于家庭环境优越,他向来出手“大方”,以“阔绰”闻名于中队,入伍后,他天天抱怨部队伙食差,一周要吃一大袋零食,干部耐心地教育他:要懂得节约,要爱惜父母的血汗钱。
到舟曲救援,周立强带了一挎包零食。由于开始灾区道路中断,救援物资无法送达,救灾一线,战士们午饭啃方便面,周立强拿出了挎包的牛肉干。战士们把手中的矿泉水送给受灾的群众,他却一瓶水喝一半就扔掉了。指导员批评他,周立强还不以为然,背后嘀咕:“一瓶水能值几个钱,小题大做。”道路抢通后,灾区运来了蔬菜,在给受灾群众分发时,许多群众抢着捡起了地上散落的菜叶,周立强很不解,问群众:“你们捡这些干嘛。”有个老太太告诉他:“这些回去都能吃,别浪费了。”周立强惭愧地低下了头。他找到指导员说:“指导员,我明白了,灾难来临的时候,一瓶水能够救活许多人,一点干粮能够带给许多人‘生’的希望,我以后一定要勤俭节约。”
第二天午饭,周立强把自己的盒饭和剩下的牛肉干主动送给了周围受灾的群众,自己啃起了方便面。灾区组织捐款,他跑过去,把身上装的1200元钱全部塞进了捐款箱。
“非主流”请战
叶磊,1990年1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列兵。他是中队“非主流”代表人物,爱玩电脑,常写“火星文”;他认为官兵的发型“死板”,军装不够新潮;他个性独立、行为叛逆,在家“叛逆”父母的啰嗦,来了部队后“叛逆”部队的管理,不愿与战友们打交道,是战友眼中的“新新人类”。
在灾区,挖掘一处废墟时,发现三具遗体,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附近的群众告诉大家,“他们是一家三口”。三具遗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从遗体的体态可以清晰地看出,灾难来临的时候,两个大人把孩子紧紧地掩护在两人的身体间,尽管一家人都不幸罹难,但是伟大的父爱母爱却永远留在了现场。在场的官兵纷纷脱帽向伟大的父母致敬。看着这一幕,叶磊被震撼了,从前冷漠、总以自我为中心的他,湿润的眼眶清晰地滚出一连串晶莹的泪珠。
平时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他用广场的免费电话给父母报了声平安,他告诉父母:“以前我太不懂事了,灾难面前,我懂得了什么真情,什么是关爱。”
中队组建“党员突击队”,叶磊第一个向中队长请战:“我要加入突击队,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会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向党员学习,我要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于是,挽起袖子,趟过没及膝盖的淤泥,翻过危险的墙头,寻找生命的奇迹。
在搜救一处房屋时,叶磊的脚不慎踩到钉有10厘米生锈钉子的木板上,钉子刺穿胶鞋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脚底,中队干部命令他回医疗点消毒包扎,他额头不停地冒着汗,咬紧牙说:“没事,我能够坚持”。几个战友生拉硬拽才把他拖到医疗点消毒处理,他不听医生建议,又偷偷跑回中队救灾点埋头继续干,他忍痛连续奋战三个多小时。
再看叶磊,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整只鞋子,险些晕倒在现场。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哉麟】 |
专题: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