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海世博园中国元素活动区活动现场,千名游客为表达对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遇难同胞的哀悼之情,纷纷折制纸鹤为舟曲祈福。中新社发 蒋雪林 摄
8月14日,甘肃舟曲灾区县政府办公大楼前的南街开设了一家灾区急需商品临时市场,受灾群众在这里可以买到10余种物美价廉的蔬菜水果。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中新社北京8月14日电 题: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
中新社记者 翁阳
如同相距未远的汶川和玉树地震,以及人类遭遇的每次重大自然灾害,舟曲的不幸再度让世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自身的渺小。
这起猝不及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主要源自汶川地震导致的山体松动,“前有大旱、后逢豪雨”等直接原因。面对一条条鲜活生命转瞬消逝,被哀恸情绪紧紧裹挟的人们不禁要问:地球家园究竟怎么了?
自人类有记录的历史起,地球便从未平静过,洪水、大旱、地震、飓风、火山喷发……在与灾害一路前行的进程中,逐渐掌握部分自然规律的人类开始拥有了更多“周旋”甚至“对抗”的能力,“人定胜天”即是这种信心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近代工业化以来,以科技为先导的生产力飞跃让人类对地球的“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攫取力度日益加剧,在“享受”当代物质盛宴的同时,亦“成就”了空气和水污染、物种濒危、江河断流、雨林消失、土地荒漠化、垃圾围城等生态恶果。
尽管当前人类尚无对地震、泥石流以及极端天气等灾害作出精准预测的能力,但却认识到由于自身生产、生活导致的环境恶化,将极大威胁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甚至成为引发灾害的诱因,且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便需更多的补偿与时日方能修复,甚至不可逆转。
昔日的舟曲“万山皆翠、空气清新”。然而,当灾害发生后,人们才倏忽发现曾拥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小城早已“判若两人”。历史上对于林木的乱砍滥伐已让这里植被萎缩。尽管20多年来当地政府已根据中央政策严禁乱伐并加强造林,但由于欠账太多而收效甚微。
类似舟曲这样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贫困县,在中国并不算少,遥望被泥石流侵袭掩埋的舟曲,还有那里光秃秃的山坡,痛心之余亦当是决断之刻。
明天,中国将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相关新闻: |
专题: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