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洪灾重灾区亟待重建 百姓望尽快修房屋江堤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东洪灾重灾区亟待重建 百姓望尽快修房屋江堤

2010年08月12日 12:3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灿都”肆虐过后,化州受灾乡镇亟待重建,百姓期待尽快修复受损房屋和江堤

  -受洪水影响,我省前段时间不少地方遭灾,如何快速实现救灾复产正考验各地

  -能否尽快把救灾复产资金落实到位,不失信于百姓,更不要出现资金“肠梗阻”

  咆哮之后,脱缰的罗江水退回到了原来的水位,但罗江之滨的化州林尘镇村民的生活却难以回归原位。

  受台风“灿都”残留云系影响,7月22日至23日,化州普降暴雨,鉴江支流罗江出现50年一遇的洪水,超过罗江堤围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导致洪水漫顶,23日17时开始,化州市9个镇409条村庄被淹。

  其中,林尘镇受灾最为严重。罗江林尘段堤坝出现6处决口,共长560米,罗江左岸林尘以下的低洼地顿成泽国,小镇成为被洪水围困的“孤岛”(详见南方日报7月25日03版《市长督战驰援“孤岛”》)。

  洪水过后,救灾复产行动迅速展开,重生的希望亦孕育其中,但灾后百姓的生活依然面临压力。

  废墟每户墙上一条条水渍线清晰可见,一人多高,要踮起脚才够得着

  洪水过后半个多月,被浸泡过的林尘镇仍一片萧索。

  在化州通往林尘镇的S285省道两侧,山坡上,修长的桉树俯首折腰朝着同一个方向倾倒,木断枝折。这是“灿都”留下的痕迹,半个月前这条道路亦被洪水阻断。

  林尘镇原本还算“很整洁”的街道,如今变得脏乱不堪。街边一户人家门口的一堆碎砖头上,晾晒着十来本小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被水泡过,上面蓝色的圆珠笔字迹已经模糊。临街商铺在忙着重新安装被风吹倒的招牌。

  每家每户的内墙外墙仍然湿漉漉的,一条条水渍线清晰可见,一人多高,要踮起脚才能够得着。外墙的白色石灰大片剥落,变得斑斑驳驳。护卫着每家每户的门神也被水浸泡得发潮。

  48岁的黄富家新建的楼房在洪水来临时,三层楼地基被冲垮,天花板整体垮塌,像风掀翻的被单一样耷拉在废墟中。

  他回忆起那晚的经历,仍心有余悸。“赶紧往外跑,刚跑出来,房子就塌了。”人没事,但房子没了,现在一家人只能借住在邻居家,“想再盖新房子,但已经盖不起来了。”

  7月23日晚上,黄富的邻居陈茂一家人正在新楼房顶上吃晚饭,“忽然听到轰的一声,大水就冲进来了。”他吃完饭下楼,洪水已经过膝。陈家五间房屋的建房木料全部被冲走,房屋被夷为平地,只剩下碎砖头和沙泥混合的废墟。

  洪水将62岁的灵丽燕家房后冲出一个大水塘,里面淤积了大量的泥水,塘坝随时都有垮陷的危险。她担忧:“我怕小孩子会掉下去。”

  损失林尘镇受浸的农田3080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5亿元

  洪水不仅冲走了木料砖瓦,还冲走了林尘镇的农副产业。

  该镇党委书记苏粤告诉记者,洪水致使当地甘蔗等经济作物受灾严重。蚕桑也是林尘镇的重要农副产业之一,这次水灾中,几个重点养蚕村受灾最为严重。

  8月8日,林尘镇沙洲坡村,70多岁的陈阿婆在桑树田里忙碌,手持剪刀将桑树腐烂的叶子剪掉。她种了不到2亩的蚕桑,一般一年养蚕收入能有五六千元,“一场洪水过去,今年收入全都没了”。

  一场洪水将桑树的叶子全部泡烂。令人欣慰的是,劫后余生的蚕桑全部都长出了新叶,大片的桑田里,铺散着新生的不合季节的嫩绿色。

  除了蚕桑和甘蔗,林尘的主要农业是种植水稻。“晚稻秧刚下种,全被冲走,只能重新育秧。”苏粤说。

  村民吴星志家养的十几只鸡全部被冲走。洪水漫过来时,养鱼塘里的鱼也被水挟裹着带出鱼塘。

  最大的幸运是洪水并没有将人冲走。“有一个女的差点被冲走了,旁边的人赶紧伸手抓住了她的头发。”陈茂透露。

  据林尘镇镇政府统计,台风洪涝灾害造成了镇上13800户家庭,73000多人受灾,被洪水淹没的村共有16个,受浸的农田3080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5亿元。

  “我来这里十多年,从没见过这样大的风灾、水灾。”林尘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感叹。

  重建村民们最关心的灾后补偿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洪灾过后,镇政府积极担起了灾后修复工作。各家各户自行收拾被洪水冲刷后变得满目疮痍的家园,捡起碎砖头重新垒砌小屋。而很多被水冲垮倒塌的房屋已成空巢。

  “目前主要是在解决卫生防疫和喝水问题。我们给每家每户都发了消毒液。喝水问题,因为没有安装自来水,就只能靠村民们打井取水喝。”苏粤说。

  而村民们最关心的灾后补偿问题,则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村民吴星志为洪灾已经支付了一万多元。大水来时,将他家新房的地面全部冲坏,地面坑坑洼洼,破碎不堪。为此他这半个月一直在忙着重新填平地面,铺上水泥。

  村民们说,洪水退后,政府派人来登记过各家的损失情况,但之后便没有了回音。“没有人给我们钱,全部要靠自己。”

  面对无法再住的楼房,黄富很是发愁,建房已经花去了他十几万元,再也无力重新盖房。他盼着政府能给他一定的补偿或者补助。“毕竟是江水决堤冲毁了我的房子。”

  作为林尘镇的父母官,苏粤也很关心毁坏房屋的修缮和重建工作,不过他也认为,按照有关规定,发放救灾补助有一定的程序,比如,倒塌房屋的情况还需要在有关部门调查后在报纸上公示,没有异议后才能发放。

  “灾后重建还需要省民政系统的拨款,而拨款也需要走一定的程序。”苏粤透露,他们已经把相关调查数据上报给有关部门,他希望尽快启动损坏房屋的修缮和重建工作。

  受灾的群众可能更着急些,半个多月过去了,有关部门也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就有些着急了,抱怨也多了起来。

  修堤护堤建成之后就没怎么修过,扛过了1994年的洪水,但这一次没能扛住

  更为长远但亦迫在眉睫的计划,是重修多处决口的护江堤坝。

  冲垮、浸泡着林尘镇的洪水源于罗江决堤。罗江属鉴江支流,贯穿化州市全境,两岸堤围防洪标准约10年一遇。此次洪灾中仅林尘段便有6处决口,总长约560米。

  罗江边的村民们甚至抱怨这是“豆腐渣工程”:“没有水泥,只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他们还特意去量了护堤墙的厚度———“下面只有70公分,上面只有50公分”。简单筑就的护堤在强劲洪水下当然不堪一击。

  苏粤介绍说,这道堤建于上世纪70年代,但建成之后就没怎么修过,简陋的大堤一直为林尘镇的七八万人口抵挡着洪水的袭击。这道堤扛过了1994年的洪水,但这一次没能扛住。

  记者在靠近林尘小学的一个决堤口看到,洪水过后,决堤处垒上了一米多高的沙包,断裂处也用水泥填塞。但显然这样的护堤并非长久之计。

  “洪水期还没有过去,暂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应急。”苏粤透露,“罗江大堤林尘段约30多公里,预计需要资金6000万元。”无论对于林尘还是化州,甚至是茂名这都不是小数目,如何筹集到足够修复堤坝的钱,也成为当地老百姓关心的大事。“我们可不希望再被水淹啦!”

  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黄柏青前昨两天的到来,给林尘老百姓带来了喜讯。他表示,要尽快修复“灿都”造成的水毁水利工程。

  “对罗江流域化州境内近120公里堤防,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除险加固,要抓紧做好立项、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2至3年时间完成罗江堤防除险加固工程。”黄柏青说。

  记者手记

  灾后重建要给百姓实在的信心

  今年我省多个地方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情,类似林尘镇这样的地方灾情还很严重。灾情发生时,我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巨大胜利。在灾后复产中,包括林尘在内的各地有关部门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迅速展开灾后复产重建工作,并尽量把灾情降到了最低。

  但笔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半月有余,受灾百姓对灾后恢复家园的工作还是多有不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受灾百姓不清楚救灾复产进展情况,也不知道灾后补偿的情况,时间长了很容易感到失望;

  二是当地百姓觉得水利工程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林尘的老百姓就觉得本次出现水灾的原因是因为堤坝年久失修,质量不行才造成了本次灾情。

  笔者体会,之所以当地百姓会出现这两个方面的不满情绪,主要还是源于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到位。比如没有能给百姓介绍清楚,灾后房屋修复补偿的具体标准和程序。

  另外,如何确保灾后复产的快速有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比如,我们能不能尽快把救灾复产资金落实到位,不失信于百姓,更不要出现资金“肠梗阻”,卡在某些地方。

  洪灾过后,复产重建最需要啥,笔者通过现场采访,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给老百姓信心,这个信心不仅要靠嘴说,更要靠实际的行动,尽快把损毁的水利工程修好,尽快帮助老百姓住进重建好的房子,老百姓自然就会很有信心。

  令人高兴的是,当地及有关部门,正在行动起来,真心希望受灾的群众能在春节前住上好房子。 □南方日报记者胡念飞见习记者李秀婷汤凯峰化州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