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朝鲜外交“边缘战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解析朝鲜外交“边缘战术”
2009年04月21日 16:13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朝在核问题上步步紧逼,以硬碰硬,但不一定会对抗到底

  朝鲜本月5日发射了“银河2号”火箭。此后,联合国安理会于14日发表了一项谴责朝鲜的主席声明。对此,朝鲜不仅立即宣布退出六方会谈,而且宣布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派驻朝鲜宁边的核查人员,并拆除了核设施上的封印。朝鲜一系列强硬举动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战略战术考虑。

  想把美国拉入双边谈判

  朝鲜此次的连锁行动,主要针对的仍然是美国,其目的是希望迫使奥巴马政府把朝鲜问题放在首位,认真坐下来和朝鲜进行一对一接触。

  朝鲜当初指望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会一改布什政府强硬对待朝鲜的政策,恢复朝美双边对话。但是,遭遇金融危机重创的奥巴马政府并没有满足朝鲜的要求,而是把精力放在解决国内经济、阿富汗和伊拉克等问题上。于是,朝鲜认为,不得不分阶段“制造半岛紧张局势”,迫使美国关注朝鲜,加快朝鲜问题的解决进程。

  有分析认为,朝鲜迫使美国关注朝鲜的目的,是想以平起平坐的对手资格与美国举行双边对话。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导弹问题等从根本上说是美朝双边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与美国进行“一揽子交易”。朝鲜希望和美国交易的主要内容包括:朝鲜在无核化和在导弹的研制、部署、出口方面作出让步,而美国需要以解除经济制裁、外交关系正常化和签署和平协定作为交换。

  从目前来看,美国暂时可能不会同朝鲜进行直接谈判。但是,奥巴马也不会像布什政府那样一味采取强硬政策。也就是说,美国可能会在经过一段冷却期之后,寻找时机同朝鲜开展双边对话,但同时会强调六方会谈的重要性。

  步步紧逼的“边缘战术”

  朝鲜现在采取的是步步紧逼的“边缘战术”。也就是说,朝鲜有意不一步到位,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并且将每一步的时间拖长,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朝鲜再根据对方的反应继续调整节奏。朝鲜通过这种分阶段的方式从美国等方面获得经济补偿。如果达不到目的,朝鲜就将一步一步提升威胁态势。

  这种方式是朝鲜惯用的战略战术。1993年初,朝鲜曾采取同样的战术,步步紧逼,最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当时刚刚上任不久的克林顿政府最后不得不低下头来,派前总统卡特前往朝鲜摸底,美朝最终在日内瓦达成了补偿朝鲜的《核框架协议》。

  2005年2月,朝鲜也曾宣布拥有核武器,并宣布无限期退出六方会谈。朝鲜接着于3月份撕毁了美朝在柏林会谈中达成的冻结导弹发射计划的协议,5月份宣布提取8000个废燃料棒的工作完成。在各国的奔走斡旋下,朝鲜于同年7月重返六方会谈。

  后续措施可能继续升级

  很显然,朝鲜此次发射火箭,也是在按计划推行这个战术。朝鲜今后还有可能采取后续措施,使危机局势升级:停止宁边核反应堆去功能化工作,开始按原状恢复核设施,停止提取废燃料棒;按原状恢复已经完成去功能化工作的核反应堆和后处理设施;对燃料棒进行后处理。在此过程中,朝鲜可能会进行与核有关的其他行动,如自主建设轻水反应堆,进行第二次核试验等。

  此外,朝鲜可能将针对韩国制造半岛紧张局势,迫使美国出面解决朝鲜问题。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4月18日再次警告韩国,“绝对不要忘了首尔离南北军事分界线只有50公里”。朝鲜的意思是,朝鲜部署在军事分界线一带的远程大炮可以将首尔变成“火海”。

  不过,外界分析,朝鲜很难真的走到动用武力或者对燃料棒进行后处理这一步。因为朝鲜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政治好处,而动用武力意味着局势失去控制,通过后处理措施进一步生产钚,则意味着至今为止取得的无核化进程“完全崩溃”,这将给美朝双方都带来沉重负担。也就是说,美朝迟早都会回到谈判桌前。 (詹德斌/作者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新闻分析 / ANALYSIS

  战术能否成功 取决美方态度

  朝鲜频频使用“边缘战术”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这种战术的效果非常明显。因为从前几次的美朝博弈中,朝鲜均通过这种办法迫使美国走到双边谈判桌前,并且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其次,对实力相对弱小的朝鲜来说,同美国对峙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没有核武器和导弹作为威慑手段,并且步步为营地灵活使用,朝鲜就不可能迫使美国乖乖地坐到一起谈判。

  当然,朝鲜的这种战术能否取得成功,仍然取决于美国是否有解决朝鲜问题的意志,或者说是否将朝鲜的这种做法视为紧迫的威胁。如果美国认为朝鲜问题的重点已经不是阻止其拥有核武器,而是阻止其使用和扩散核武器;如果美国认为,朝鲜恢复去功能化核设施也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那么情况也就没有那么紧迫了。(詹德斌)

【编辑:曹昆
滚动报道:朝鲜火箭风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