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尽管ICRC驻海地的工作人员都幸存下来了,但他们失去了亲人或朋友。他们想尽力帮助他人,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疗伤
本刊记者/李洋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驻海地的办公楼在首都太子港的半山区,幸运的是,大地震发生后,全部工作人员都安然无恙,现在与当地灾民一起住在一个1000人的临时聚居地。ICRC行动部主任皮埃尔·克雷恩布尔(Pierre Krähenbühl)一直与他们保持着联系。
为了与中国政府就人道救援进行交流和磋商,克雷恩布尔第二次来到中国。克雷恩布尔负责ICRC全球行动多年,走访过很多战乱地区,在人道救援等事务方面享有很高声望。1月28日,克雷恩布尔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采访开始前,他还在办公室里研究ICRC在海地的最新救援情况图。
如果灾民不能够及时得到必需品,他们必然会具有攻击性
中国新闻周刊:你之前去过海地吗?
克雷恩布尔:我很幸运,在地震之前就去过海地。我也很喜欢这个国家。在加入ICRC之前,我在海地生活了半年时间,在当地播报新闻,拍摄纪录片,使我对海地的内部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
海地在过去确实有着痛苦的历史记忆,但令人钦佩的一点是,海地是首个脱离殖民势力独立的拉美国家。我提醒自己,这个国家能够产生具有勇气的领导人,这里的人民能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海地独立后出现的复杂情况则需要分开来解读。
我在太子港的时候,那里还并不拥挤。海地总体缺乏必要的规划,譬如市中心虽然稍显繁华,但城市周围大多存在贫民窟,很多人涌入城市找机会,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相应设施却没有跟上步伐。另外,当地的有组织犯罪事件也令人感觉不快。
中国新闻周刊:ICRC作为最早一批对海地地震做出响应的国际救援机构,目前在灾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克雷恩布尔:目前,当地城市中仍存在暴力问题,甚至是武装冲突。联合国驻海地稳定部队为帮助稳定当地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维和部队的作用尤大。
地震发生时,ICRC在海地有8名国际雇员,另有55名当地人员。幸好他们都在地震中幸存,并立即投入了救灾工作。ICRC在当地储存了一批重要的药品,在地震发生后两天及时投入使用。目前ICRC向灾区增派了人员,目前国际雇员已经达到45名,另外雇佣的当地人也达到100多名。
ICRC努力在当地完成四项任务,一是紧急救治伤员和提供医疗援助;二是提供必要的饮用水,目前ICRC已经提供了首都太子港20%饮用水供应;三是提供“寻人服务”(Tracing Service),帮助灾区内外人员寻找失散的亲友;四是帮助海地政府处理遇难者遗体,这是一项并不轻松的任务,因为ICRC需要尽量确认死者的身份,以便于家属认领。
我前几天收到当地同事发来的短信说,他们现在都睡在ICRC办公楼外的露天场所,没人回到楼内,因为怕房屋倒塌。尽管我的那些海地同事们幸存下来,但他们都失去了亲人或朋友。他们想尽力帮助他人,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疗伤。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海地民众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是否是必需品供应紧张以及日益明显的暴力问题?
克雷恩布尔:成千上万海地民众在地震中受伤,需要接受治疗,也有众多国际组织提供这方面的援助。但我认为,灾民心理上的震惊和创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平复。很多海地人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朋友和邻居,周围的生命几乎完全遭到毁灭,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
正如你所说,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及暴力问题都是海地灾民面临的困难因素,但目前我想海地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要抚平心理创伤。
中国新闻周刊:ICRC帮助灾区内外人员寻找失散亲友的措施是否有成效?
克雷恩布尔:互联网可以使很多看起来素不相干的人联系起来,这就使得我们重视互联网在救灾中的作用。旅居国外的海地人对国内的情况和家人都很担心。ICRC开通了寻亲网站(www.familylinks.icrc.org/),存有25000多人次的有关记录,2000多人找到了亲朋好友的下落。
中国新闻周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帮忙联系失散亲人吗?因为海地文盲很多,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
克雷恩布尔:这事的确奇怪,但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障碍。人们以各种方式快速地进行沟通联系,无论是在非洲或是其他偏远地方。
当然不是每个海地人都有电脑。但在社区里,他们的某位邻居可能会有,然后便通知他们网上有人在找。ICRC还会同时利用公交车和扬声器,在所到之处大声念出名单上名字。
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海地的安全和人道状况是否会恶化?在海地工作的ICRC人员的安全是否有保障?
克雷恩布尔:可以想象未来人们对海地的关注度会逐渐下降,注意力会转移到其他地方。然而事实是海地重建需要很多年的艰辛。最大的挑战将是,对灾区的支持和帮助是否会持续进行下去。例如在纪念海地地震一周年之时,一些灾民的永久性住所可能仍未能建立。这是一个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如果灾民不能够及时得到水、食物等必需品,他们必然会比较焦虑,具有攻击性,这是正常的。过去在太子港,绑架问题是存在的。好在目前在海地的ICRC人员还没有遇到明显的安全问题,尚未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当地人认同组织的中立性,才愿意和我们打交道
中国新闻周刊:ICRC在2009年遭遇过袭击事件,例如在阿富汗就有人员身亡。ICRC在战乱地区,特别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遇到哪些问题?怎么克服?
克雷恩布尔: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国,情况确实很微妙而复杂,给ICRC的工作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遵守中立原则,不介入政治。我们也独立于联合国系统之外,也不受任何外国政府的支配。我们尽量争取到冲突各方的认可,使我们更好地开展人道工作。
去年ICRC在阿富汗不幸身亡的人员并不是冲突中直接的目标,但在当地工作确实暴露在危险之中。这就使我们时刻记住我们的那些原则。
例如,你还记得两年多前在阿富汗发生的韩国人被绑架事件,ICRC在各方斡旋,终于使绝大部分人质平安获释。这就是当地人都认为我们组织的中立性,才愿意和我们打交道。
中国新闻周刊:既然ICRC宣称遵守中立原则,不介入政治,那么它如何和受国际社会孤立的政权打交道?例如缅甸和朝鲜?
克雷恩布尔:ICRC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对话建立信任,特别是对缅甸和朝鲜这样的国家也是如此。在缅甸,我们开展了多年至关重要的活动,包括探访监狱,帮助平民改善生活,在这过程中也和缅甸当局有相当程度的接触。
在朝鲜,ICRC也在平壤设有独立的办事机构,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帮助实现朝韩离散家属会面活动。
中国新闻周刊:朝鲜的人道救援情况进展如何?
克雷恩布尔:目前ICRC在朝鲜的关注重点仍是离散家属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老态龙钟,时间已经显得紧迫。
在朝韩军事分界线依然存在,安全局势依然敏感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多从人道角度考虑很多问题。ICRC在平壤的机构现在运转正常。
我们在阿富汗建立了假肢康复中心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哪个国家或地区ICRC最难以活动?
克雷恩布尔:遇到最大困难的是在索马里。去年ICRC帮助了100万索马里人,这其中包括流离失所者,也包括缺衣少食的人。当地一些地方极端贫困,一些人的所有财产仅仅就是少量家畜,如果这些家畜死亡,他们就会倾家荡产。ICRC还要帮助当地人及时给这些家畜接种疫苗。
索马里目前的无政府状态导致那里一片混乱,我们主要仰仗索马里当地人组成的团队和当地的红新月会开展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ICRC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克雷恩布尔:2010年ICRC最大的任务是阿富汗的人道救援,那里有我们在全球最大的人道救援行动。ICRC在阿富汗已经存在30多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我们的人员活跃在阿富汗全境。
去年12月,ICRC人员还首次探视了塔利班武装关押的囚犯。我们在当地建立了假肢康复中心,帮助被地雷炸伤的平民,特别是儿童。值得关注的是,ICRC在康复中心雇佣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残障者。
除了阿富汗,ICRC今年的主要救援行动分别在伊拉克、苏丹、刚果(金)、巴基斯坦、索马里、哥伦比亚、也门和乍得等国展开。
这些行动需要当地人的配合,需要和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和他们建立互信。我始终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例如,阿富汗现在有北约和美国的军事存在,如果当地人认为ICRC是他们的一部分,工作就很难展开。
除了沟通问题之外,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很多冲突不是在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很多规模小的组织、派别和犯罪集团参与冲突,例如苏丹达尔富尔的冲突就是如此,曾有40多个派别和组织卷入其中,ICRC要一一加以分清,而他们也需要了解ICRC。(实习生赵宇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