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非合作)中国经验落地非洲 协力共创“无疟世界”

分享到:

(聚焦中非合作)中国经验落地非洲 协力共创“无疟世界”

2024年09月06日 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题:中国经验落地非洲 协力共创“无疟世界”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坦桑尼亚媒介生物学家姆拉查(Yeromin Mlacha)以研究蚊子为业。用他的话说:干这一行的,当蚊子落在腿上的瞬间,就能一眼判断出它是否传播疟疾。

  疟疾,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非洲仍是全球疟疾负担最重的地区。《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94%的疟疾病例和95%的疟疾死亡发生在非洲。坦桑尼亚则是非洲疟疾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防控疟疾方面,“中国就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案例”,姆拉查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演讲上说。

  中国也曾饱受疟疾困扰。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中国用70年时间实现从3000万疟疾病例到零病例,并于2021年获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朝着“无疟世界”的目标,中国科学家贡献出青蒿素、药浸蚊帐、“1-3-7”工作模式等抗疟方案,其中不少已在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地区“落地开花”。

  2015年,中方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十大合作计划”。“为非洲提供一批复方青蒿素抗疟药品”列入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

  同一年,“中英坦疟疾防控试点项目”启动,这是中国首次在非洲国家建立疟疾防控试点。

  曾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首席专家周晓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坦双方专家基于当地信息系统不完善、现场防控能力不足等实际情况,将中国的“1-3-7”工作模式创新为“基于社区的快速筛查和处置方法(1,7-mRCTR)”方案,即1天内完成对当地卫生机构疟疾发病数据的收集、识别发病最高的村,7天内完成该村筛查并对筛查阳性者规范治疗。

  周晓农回忆,项目启动之初,坦桑尼亚及国际专家、当地民众不免对“漂洋过海”的中国抗疟经验存在疑虑,中方便邀请坦方同行到中国抗疟现场访问。“当时我们还没消除疟疾,他们在这里,看到中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如何开展疟疾监测和响应工作的,回去之后便开始按照中国的做法抗疟。”

  数据显示,经过干预,试点地区的疟疾病例和患病率出现大幅下降。“等2018年我再去时,青蒿素已被视为‘救命药’,当地村民见到我们中国专家都竖起大拇指。”周晓农说,外部评估专家组认为,试点项目为当地抗疟作出巨大贡献,希望继续扩大抗疟区域。

2018年,中坦双方卫生官员与盖茨基金会工作人员在坦桑尼亚考察疟疾防控试点项目。(盖茨基金会供图)

  2018年12月,为进一步验证中国抗疟经验落地非洲的效果并帮助当地改善基层卫生保健体系,中坦双方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合作伙伴支持下,开展了第二期“中坦疟疾防控合作示范项目”。

  目前,世卫组织正在牵头与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队伍一起合作扩大坦桑尼亚的试点覆盖范围,并在赞比亚、塞内加尔和布基纳法索等国进一步扩大示范点。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认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提升发展援助有效性至关重要,中坦双方科学家共同探索出新的防控策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希望中非能够在发展领域开展更多类似合作。中国同时也在加强多边与三方合作,这些都会让中非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方宣布“十大伙伴行动”,“抗疟”又一次出现在卫生健康伙伴行动之中。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何其为认为,中国对非抗疟援助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的解决方案,包括抗疟产品及模式分享、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设施建设等;二是基于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医药本地化生产能力,以实现抗疟合作可持续性;三是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向多边与三方合作拓展,已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新合作格局。

  抗疟只是中非卫生健康合作的一个缩影。何其为期待,中非未来可在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和产业合作等方向加强合作,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完)

【编辑:张乃月】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