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脱轨的“毒气列车”,美国的“制度警钟”

分享到:

海外网评:脱轨的“毒气列车”,美国的“制度警钟”

2023年02月15日 21:09 来源:海外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美国俄亥俄州货运火车脱轨并引发有毒化学物质泄露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俄亥俄州卫生局局长布鲁斯·范德霍夫在2月1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他认为“现在更适宜饮用瓶装水”。这明显与此前环境部门官员宣称当地空气与水源已安全的表态不同,再度引发当地民众担忧,笼罩当地的“毒气疑云”仍没有见到彻底消散的可能。

  2月3日晚,美国一辆货运列车驶经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时因机械故障发生事故,导致约50节车厢脱轨,其中10节车厢运载有毒化学品。此次列车脱轨事件在俄亥俄州和美国国内引发的质疑和不满连日来持续增加。一方面,美国民众的切身感受与官方通报之间的差距明显。据《华盛顿邮报》等多家美媒报道,尽管美国联邦和州官员都信誓旦旦地表示,事故发生地东巴勒斯坦镇的空气状况已经“安全”,并建议居民们返回住所,但许多当地居民都表示自己“闻到了刺鼻的气味”,一些居民还表示自己出现了头痛、恶心和呼吸不畅等症状。同时,当地和附近地区也开始出现动物死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呼吁居民购买饮用水,无疑进一步将加剧居民对健康的担忧。

  另一方面,从脱轨事故发生至今,联邦和州政府在信息披露方面始终存在不透明的状况。这起事件发生后,美媒和民众震惊地发现制度的“漏洞”——由于只有部分车厢装载了危险化学品,因此在美国现行法规下不属于高危险货运列车,可以不用向其经过的州政府报备。俄亥俄州州长迈克·德乌恩2月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相关规定“极其荒谬”,并呼吁国会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美国环境署2月12日发布的报告进一步加剧了民众担忧。这份报告显示,脱轨货车上不仅装有剧毒的氯乙烯,还装有乙二醇单丁醚、丙烯酸乙基己酯、异丁烯等至少六种有毒化工产品,但报告并没有披露这些有毒物质的总量和可能泄露的数量。宾夕法尼亚州环保组织执行主任戴维·马苏尔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当地民众“正面对一大份有毒的化学汤”。该报称,东巴勒斯坦镇的一些居民“为自己对可能接触的有毒化学品知之甚少感到沮丧”,并正考虑搬离此地。

  这起事件暴露了美国铁路运输隐藏的种种问题。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2月14日在一份声明中称,始发地附近的一段监控视频显示,“在脱轨前,列车一个车轮轴承似乎处于过热失效的最后阶段”。铁路工人联合会称,这表明列车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查。美国铁路工人联合会领导人罗恩·卡明科夫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称表示,“东巴勒斯坦的残骸是(美国铁路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若不采取措施,下一次脱轨可能是灾难性的”。在美国每年约有450万吨有毒化学品通过铁路运输、每天大约有1.2万个运载危险物质的货车车厢穿过城镇的情况下,这样的警告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是美国铁路公司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要求的必然结果。事实上,火车脱轨事件在美国并不罕见。据非政府组织“匹兹堡铁路污染保护组织”的数据,仅事发的匹兹堡地区过去5年里就发生了8起火车脱轨事故,而美国全年约发生1700起列车脱轨事件。过去这些年里,美国铁路公司一边大幅度裁员,一边不断增加超长、超重列车的比率。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期间,美国铁路公司解雇了2万多名员工,这是大萧条时代以来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在过去10年中,美国货运列车的长度平均增加了2700英尺(约823米),即平均每列火车增加了26节车厢。此次发生事故的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在2021年的年报中表示,该公司平均列车重量比2018年增加了21%。

  这两个因素叠加,为美国铁路事故频发埋下伏笔。美国劳工总会与产业劳工组织运输贸易部主席格雷格·里根就表示,“过去7、8年里劳动力的大幅减少与安全事故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的文件也表示,“现有的安全问题可能会随着列车长度的增加而加剧”,其中就包括人员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的时间不足、车辆与设备和人员失去联系、以及车辆设备更快磨损等问题。

  而就在民众生命财产不断受到威胁之际,熟悉的“指责剧情”又在华盛顿上演。共和党众议员安迪·比格斯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这起事故)是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领导下的又一次大失败”;代表俄亥俄州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万斯违则在一份声明中,对交通部监管铁路系统的方法提出质疑;而面对共和党对白宫行动缓慢的指责,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14日回应说,拜登政府“与当地官员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他们拥有所需的东西,并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万幸的是,这起严重的事故目前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然而,从事故发生至今的种种荒诞剧情表明,美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处理这样一起严重事故中的表现是不合格的。脱轨的“毒气列车”,给美国敲响的“制度警钟”不应再遭到漠视。(聂舒翼)

【编辑:朱延静】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