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多重原因导致法国外贸失衡

多重原因导致法国外贸失衡

2022年05月27日 0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多重原因导致法国外贸失衡

  近期,法国经济部门公布外贸领域的最新数据显示,逆差规模再创新高。这虽与当前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相关,但仍深刻反映出法国生产力与产业格局的结构性问题,也使法国再次反思如何才能真正唤醒“沉睡多年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真正使战略自主充满底气。

  据法国海关最新修正数据显示,2月份法国贸易逆差达103亿欧元,3月份更是恶化至115亿欧元,再创单月新高。对此,法国海关指出,逆差规模的扩大是当前法国进口价格增长远超出口的结果。以3月份为例,虽然出口收入达459亿欧元,但进口支出总额高达574亿欧元,直接造成外贸平衡恶化。对此,法国商务投资署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勒库提耶指出:“在能源价格持续上涨、长期‘去工业化’政策副作用显现的背景下,贸易逆差高企值得警惕,需要继续坚持推动出口活力复苏与外国投资本土化回归。”

  法国外贸失衡已成为长期制约法国经济复苏与发展可持续性的“阿喀琉斯之踵”,更有经济学家对比二战后初期法国制造业的辉煌时期,将当前的法国外贸与生产形容为“沉睡的睡美人”。这种严重的失衡态势是由多重原因共同造成的。

  一是结构性顽疾与短期不确定性叠加。法国虽然在海外拥有众多企业分支,但本土工业部门仅占GDP的10%。以汽车制造为例,法国车企零部件进口量远超本土制造量,在疫情背景下,这种生产模式直接冲击企业盈利能力,甚至使企业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同时,在当前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法国一季度的能源成本近40亿欧元,仅3月份,石油、天然气及电力成本就上升了4%,三个月累计上涨19%,意味着法国企业正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

  二是行业间出口复苏差异明显。虽然法国出口部门在2022年一季度增长了5.3%,但行业间的巨大差距仍制约了整体外贸表现,如法国在葡萄酒、化妆品、航空制造等传统优势领域表现抢眼,但大部分工业制造部门则表现平平,且持续受疫情蔓延、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冲击,直接稀释了优势部门释放的外贸红利。

  三是结构性痼疾短期难解。多年来,法国生产部门固守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设计、研发与营销等高利润环节,而将中低利润链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此攫取更大利润。但长期的生产外移使本土生产环境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致使法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峻。虽然法国政府近年来有意通过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回迁,并着力提升法国引资能力,但巨大的产业分工惯性使“法国制造”这艘大船短期内难以掉头。

  四是区内成员国间政策失调严重。以法国为代表的相关欧洲国家的外贸失衡还与欧盟内部整体产业与市场刺激政策失调相关。法国国际展望与信息研究中心曾在4月末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警告,在这场与高通胀对抗的战役中,包括法国在内的部分欧洲国家广泛采取以强化公共支出为代表的刺激措施,这种刺激性复苏政策将对贸易平衡与生产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在相关措施的提振下,以法国为代表的工业基础较薄弱的国家正被动进口,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内部需求,在客观上降低了自身竞争力,使创新变得更加困难,并加速专业技能与研发的流失,进而陷入恶性循环,这也将使法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变得更为复杂。从当前数据看,法国正从德国进口更多产品,这相当于使德国变相成为法国经济复苏的最大受益者,也进一步拉大了两国之间的工业差距。

  尽管法国经济部门对于扭转外贸颓势保持乐观,认为工业的本土化回归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与美国、德国等重要贸易伙伴的良好合作也将发挥支持作用。但疫情反复叠加俄乌冲突带来的诸多外溢性影响正不断冲击这种乐观情绪,阻碍着“法国制造”重返往日辉煌,更促使法国经济界重新审视如何才能使沉睡多年的法国外贸与生产重新苏醒,真正成为反哺经济、助力复苏的强劲动能。

  对此,有法国经济学家指出,这不仅需要法国立足自身传统优势,在夯实生产基础的同时,协调好投资、税率、劳动力、研发等多方面措施,积极释放“法国工业复兴计划”“法国2030”等政策利好,推动在数字、能源转型、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特色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摆脱对外界的幻想,特别是多年来对美国形成的严重依赖,真正使战略自主走得实、走得远。

  当前法国国内的产业空心化现状与美长期对法、欧的“仆从定位”和“敲诈勒索”脱不开干系。从当年美利用长臂管辖对法国阿尔卡特、阿尔斯通的巧取豪夺,到此前美英联手窃取法国对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再到美操纵北约不断东扩引发俄乌冲突,无不使包括欧洲在内的相关方背负沉重代价,这一幕幕都显示出美对法、欧的实际定位远比其宣扬的所谓“盟友情谊”更加冷酷与残忍。

  李鸿涛

李鸿涛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