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背后“拱火” 俄乌局势更趋复杂
美国背后“拱火” 俄乌局势更趋复杂
□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春友
就在一周之前的3月29日,俄乌双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五轮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乌克兰承诺不再谋求加入北约及中立化,虽然先决条件仍是需要进行全民修宪公投及俄方首先停火撤军。作为直接回应,俄方也随即开始从基辅、切尔尼戈夫方向进行战略转移,甚至主动撤出了此前控制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但仅仅几天之后,随着“布恰事件”的发酵,乌总统泽连斯基态度几乎出现180度改变,再次表示乌克兰不仅不可能去军事化,还继续要求加入北约。国际人士认为,之所以出现如此变化,美国的不断“拱火”可谓“功不可没”。
始作俑者撕去面纱
俄乌冲突至今,相信无论是俄罗斯、乌克兰还是欧洲国家,早已有尽快实现和平的意愿。有评论指出,尽管法德等传统欧洲国家更是不断付诸努力,但苦于在俄美之间徘徊,立场飘忽,难以真正形成欧洲独立意识。这符合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总体走势,美国总统拜登重塑北约活力的政策又再次将欧洲绑在了美国自己的战车上。相比较传统欧洲国家,乌克兰等原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更容易受到美国“摆布”。
第五轮谈判后,虽然俄乌根本分歧没有弥合,但在俄方于谈判前也就是3月25日宣布基本结束第一阶段军事任务而转入对顿巴斯地区的军事行动后,乌克兰政府军在基辅等地的压力得到大大缓解。如果双方继续加深谈判,和平曙光是有望到来的。但正是这个时候,不愿看到停火的美国人再次“跳”了出来。
美国首先一如既往地渲染俄罗斯“威胁论”,这也是美国惯用伎俩。白宫通讯联络办公室主任贝丁菲尔德表示,“希望大家不要被俄罗斯愚弄,我们相信基辅周边的俄军是在重新部署,而不是撤退,俄军将有大的行动”。就这样,在双方的博弈中,大量来自北约、欧盟并打着“人道主义”旗帜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源源不断地、大摇大摆地进入乌克兰。
3月28日,白宫公布了5.8万亿美元的2023财年联邦预算案,其中国防预算达到了创纪录的8133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2021年世界军费排行榜上美国之后11个国家的军费总和。而在这份国防预算中,拜登政府计划再向乌克兰提供6.82亿美元军事援助,用于对抗俄罗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美国国会刚刚批准对乌克兰提供40亿美元的军事支援款项,用于武器采购和军事培训。此前,美国提供的100架“弹簧刀”察打一体无人机虽然单机威力有限,但已超出单纯的防御范畴。而这些还不包括原东欧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苏制武器及英、德等国提供的先进防御武器等。
但仅仅躲在背后已然越来越无法承载美国的战略意图。美国空军在3月29日突然出动2架B-52H战略核轰炸机,从英国起飞后奔赴乌克兰邻国罗马尼亚上空,威慑俄罗斯的同时为乌克兰撑腰。而再次回到基辅的泽连斯基势要与俄军一决高下。
“布恰事件”持续发酵
如果说上述军事调动甚至军援仍属正常博弈范畴的话,那接下来出现的“布恰事件”,却再一次引爆舆论场,俄罗斯也再次成为美西方攻击的目标。
本月3日,乌克兰方面公布相关图片和视频,称约300名当地居民被杀害,并指控俄军在布恰镇实施了“屠杀暴行”。乌克兰总检察长韦涅季克托娃表示,乌方从俄军手中夺回基辅州后,发现了410具平民尸体,这将成为对俄方涉嫌犯下战争罪调查的一部分。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4日称,俄独立摩托化步兵第64旅的士兵应当对“布恰事件”直接负责,并公布了俄军人相关名单。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指出,“所有战争罪犯都将被绳之以法,并因对乌克兰平民犯下的罪行受到起诉。”
“布恰事件”发生后,尤其是泽连斯基身着防弹服视察该地并配有遇害者的视频和图片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国际社会轩然大波。
除乌方强烈要求惩治“俄罗斯侵略者”外,俄、美、欧都第一时间作出立场明确的表态。而不出意料,在对待“布恰事件”上,美欧再次表现出一致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3日表示,必须对“布恰事件”展开独立调查。
3日,俄国防部发表声明反驳称,乌克兰发布的指控俄军在布恰镇杀害居民的所有照片和视频资料,是“又一次挑衅”,是乌方为西方媒体制作的另一部“作品”。莫斯科质疑,俄军3月30日撤出布恰,而布恰市长3月31日宣布该地区没有俄罗斯军队,为什么平民的尸体直到4月3日才首次向外界展示。俄罗斯还说,一些视频中显示的尸体没有出现分解后的特有迹象,通常,尸体几天后就会有分解迹象。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说,乌克兰军队为了败坏俄罗斯的名声不惜杀害本国公民。
本月5日,俄在联合国特别大会上提交了有关证据,回击指控,但显然得不到美西方认同。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布恰发生了精心策划且可怕的伪造事件,克里姆林宫拒绝对俄罗斯军人的任何指责。但如前文所述,俄罗斯已经被贴上了“有罪标签”,这些辩白难以得到美西方的认真对待。
美加码制裁俄罗斯
“布恰事件”直接引发的另一场“风暴”就是俄欧的“外交战”。法国宣布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身份人士、德国限40名俄外交官5天内离境、西班牙经决定驱逐25名俄外交人员……理由均为对本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北欧的瑞典和丹麦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随后跟进。立陶宛甚至降级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并已向俄驻立陶宛大使下达离境的书面命令。而截至本月6日,欧洲近十国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超170人。
俄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5日表示,欧洲国家大规模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的行为是早就已经策划好的。佩斯科夫6日警告称,若西方国家继续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俄方不排除与有关国家断绝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美国还意图在国际社会进一步孤立俄罗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6日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国将不会参加有俄罗斯参与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而拜登上个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应该被逐出二十国集团,但需要其他成员国达成协议,才能使这一举动正式化。据报道,下一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
迫使国际社会“选边站队”已经是美国的明确战略意图。而在被排除出八国集团(G8)后,俄罗斯曾表示“自己不会重返G8,而更看重G20、金砖、上合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但此次美国直接将矛头对准G20,显然是希望更多国家步美国后尘,在G20这一俄方看重的平台上继续对其孤立。
“布恰事件”还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为美西方的新一轮制裁提供了借口。
6日,美国宣布针对俄罗斯金融机构和俄总统普京女儿的额外制裁措施,新一轮的制裁对象除了普京的女儿还包括俄罗斯外长及其妻子。美国高级政府官员对媒体表示,美国将对俄罗斯最大的金融机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及其最大的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实施全面封锁制裁。根据美方的说法,美国现在已经完全封锁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俄罗斯银行系统。
继美国之后,多个国家也宣布了新的对俄制裁措施。作为回应,俄已经对等进行了反制。梅德韦杰夫表示,俄已做好了应对西方所有制裁和攻击的准备,而且特别军事行动目的一定会完成。但从目前情况看,伊斯坦布尔会谈的“成果”瞬间化为乌有,乌克兰局势发展并不乐观。
国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0日 13:42:09
- 2025年01月10日 13:04:29
- 2025年01月09日 16:54:08
- 2025年01月09日 11:57:07
- 2025年01月09日 10:03:09
- 2025年01月09日 08:45:51
- 2025年01月09日 08:23:36
- 2025年01月08日 15:44:53
- 2025年01月08日 13:03:59
- 2025年01月08日 1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