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观察:日本经济疲弱岸田打复兴牌,有助于其政治前途吗?

观察:日本经济疲弱岸田打复兴牌,有助于其政治前途吗?

2021年11月23日 1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11月23日电 综合报道,日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推出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以重振民生和经济。其中,巨额的补充预算引发各界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指出,如果经济复兴计划被证明中看不中用,岸田提出的“新资本主义”经济牌同样打不响,则他的任相之路,恐怕也不可能走得久远。

    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经过众院全体会议的首相指名选举成为第100任首相。图为岸田文雄抵达首相官邸。
    资料图:岸田文雄。

  仍需政府大力辅助

  日本经济尽显疲态

  据报道,当地时间3月26日,日本国会参议院批准截至2022年3月底的2021财年财政预算案,总额为106.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亿元),预算再创新高。

  而在11月19日,日本政府宣布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财政支出达55.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亿元),若将民间投资等部分包括在内,规模更达到78.9万亿日元。超过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应对措施。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称,这凸显出日本经济状态疲弱,一年多之后,仍需要政府的大力辅助。

  分析指出,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回弹力度明显欠佳,由于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台不久后,就推出补充预算,而大部分经济刺激计划所需财源,可能还将通过新发国债来筹措,日本财政赤字已令人不安,若继续以发行国债弥补,财政情况或进一步恶化。

图为一辆装有新冠肺炎病毒预防措施屏幕的卡车驶过东京涉谷路口。
资料图:图为一辆装有新冠肺炎病毒预防措施屏幕的卡车驶过东京涉谷路口。

  采取庞大配套措施

  决心助推日本经济

  岸田政府提出要实现“增长与分配良性循环”,其最终目标是重振经济,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国民和企业提供资助。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经济对策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是防止新冠疫情蔓延;第二,重启社会经济活动,并为下一次疫情做准备;第三部分用于开启岸田政府提出的“新资本主义”;最后提及了加强防备大规模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增强防卫力的方针。

  报道指出,新冠疫情对日本经济冲击大,岸田也坦承,唯有出台如此庞大的配套措施,才足以重建人民的信心,促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岸田还强调,在拉紧钱袋的扣绳之前,必须先将经济推上增长的轨道。

当地时间8月16日,日本东京巨蛋体育场成为新冠疫苗接种中心,民众有序前来接种疫苗。这里此前是日本职棒读卖巨人的主场,也曾经举行过许多场著名歌手及组合的演唱会。据悉,东京都当前疫情形势,医疗系统已经陷入极为严峻的局面,政府将尽快在各地建设吸氧中心,以应对居家休养的新冠患者需要吸氧治疗的情况。
资料图:当地时间8月16日,日本东京巨蛋体育场成为新冠疫苗接种中心,民众有序前来接种疫苗。这里此前是日本职棒读卖巨人的主场,也曾经举行过许多场著名歌手及组合的演唱会。

  其他问题日益突出

  首相之路能走多远?

  报道指出,新冠疫情导致日本经济内外需双双疲弱,半导体芯片的短缺也暴露出日本供应链的脆弱性。

  虽然疫情过后,这些方面的冲击会减少,但是日本必须提振近年来不断减弱的企业竞争力,以及克服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创跟不上其他国家的困境。

  此外,日本还面临其他社会结构性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等。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面临低生育率的困扰,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人口净减少53万余人,生育率则跌至1.34。

  报道称,为了填补劳动力大缺口,日前,日本宣布准备2022年放宽特定领域外国劳动人口入境相关条例,部分从业人员或将无限期留日。

  日本在外劳政策上的一大转变,基本上是配合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尤其是要避免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后,劳工短缺问题的恶化。

  不过,报道指出,回顾2020年推出的经济刺激配套措施,最终巨额拨款没有善加使用,以致成果寥寥。如果这次对策也不见效,日本经济前景将令人担忧。

  至于岸田,如果复兴计划被证明中看不中用,“新资本主义”经济牌同样打不响,则其任相之路恐怕也不可能走得久远。

  而日本内阁的支持率也对其首相之路有所影响。

  11月10日,岸田再次就任日本首相,随后《日本经济新闻》进行了紧急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岸田内阁支持率为61%,与10月上旬的上次调查结果59%基本持平。

  不过,据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民意调查显示,前首相菅义伟2020年9月组阁时的支持率为62%,最低时曾跌至29%,因此,岸田能否稳住内阁支持率仍是个大问号。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