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英国公共卫生专家:如何避免气候大会成为疫情超级传播事件?

英国公共卫生专家:如何避免气候大会成为疫情超级传播事件?

2021年11月03日 1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柏林11月3日电 (记者 彭大伟)本应于去年11月开幕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举行后,由于主办国英国在开幕前夕疫情严重反弹,亦再度引发国际舆论关注。

  据《泰晤士报》报道,正在苏格兰最大城市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大会预计将有200个国家的2.5万名代表与会。同期还将有超过20万名环保主义者在当地举行抗议。

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后,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图为COP26开幕会现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供图
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后,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图为COP26开幕会现场。 中新社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供图

  如何看待英国当前的疫情发展?“群体免疫”策略是否已经失败?英国官方为气候大会安全举行做了哪些努力?能否避免大会成为一场“超级传播事件”?针对以上问题,中新社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英国著名公共卫生专家、爱丁堡大学公共卫生教授琳达·鲍德(Linda Bauld)。她因在对新冠疫情的公共卫生响应和促进公众对新冠的理解方面的贡献于2021年6月获颁大英帝国勋章。

  随着英格兰今年7月起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英国境内疫情正在经历快速反弹。英国政府官网数据显示,10月下旬以来,英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多日在4万以上。《纽约时报》报道称,英国首相约翰逊拒绝了重新实施限制措施的呼吁。

  琳达·鲍德指出,要理解英国防疫政策,首先需要注意到英国实际上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主体组成的,每个主体的防疫目标和政策各不相同,人们当前谈论的“B计划”实际上只涉及英格兰。

  而在全国层面,据琳达·鲍德介绍,目前共有六个不同的研究小组正在为英国全国进行流行病学建模预测,“目前这一曲线充满变数”。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尽管英国目前已经有了很高的疫苗接种率,但住院人数规模仍令人担忧,医疗体系正在承压。

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后,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图为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供图
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后,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图为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供图

  为何英国当前疫情明显较欧洲大陆国家更为严重?琳达·鲍德指出,首先是英国为12岁-15岁的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的时间要比欧洲大陆晚了许多,英国新增确诊病例中有许多都是这一年龄段人群;其次,青少年感染新冠后又传播给了较为年长的人群。

  谈及中国与欧洲抗疫策略的显著差异,琳达·鲍德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由于此前已经历过非典疫情,从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公共卫生系统也能针对此类病毒迅速作出响应、主动出击。“欧洲国家的情况则不是这样的”。

  COP26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线下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大型国际会议。英国政府和苏格兰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以防范会议期间暴发聚集性疫情,包括所有与会者入境英国前都必须接受核酸检测,每天进入会场前也需做检测,与会者还必须佩戴面部遮盖物。而当每天进入会场的人数过多时,主办方将采取限流措施,并鼓励人们通过线上平台听会。

  琳达·鲍德坦言,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大批人群聚集存在风险,但大会已经实施了严格的防疫规定,与会者需要接种疫苗,如果来自疫情“红色”国家则必须隔离10日。她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会场以外的大批抗议者和其他非与会者们,这部分人无需遵守防疫规定,“我们只能静候事态发展”。

  而针对疫情之初英国政府大力推崇、并在全球引发争议的“群体免疫”概念,琳达·鲍德直言,这是对流行病学术语的一种滥用。

  “如今,我们仍在努力追求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使人群获得群体免疫。”她表示,而当“群体免疫”被诠释为“无需接种疫苗就能实现免疫”时,这就成为人们不再相信这一概念的主因。“由此看来,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是更恰当的路径,而这也是全球大多数能够获得疫苗的国家希望选择的路径。”(完)

【编辑:孟湘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