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美国制度催生媒体界“坏苹果”

2015年02月27日 09: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2月以来,关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主播布赖恩·威廉姆斯的新闻几乎占据了美国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这位昔日新闻主播真可谓新闻人物。因杜撰战争英雄情节而被当事者揭穿,威廉姆斯不仅被停职6个月并等待进一步处罚,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美国媒体研究中心20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1.6%的受访者认为,即使威廉姆斯道歉,也应被开除。

  这位曾在2005年领衔荣获美国皮博迪奖的“金牌主播”为何会“折戟”舆论场?《国际纽约时报》给出的解释是,电视行业的真相就是“你的位置越高,你的真正报道越少”。新闻主播前往新闻现场,只不过是为了“体现重视”。按此逻辑,威廉姆斯这类“新闻大佬”很少亲自采访和报道,那么其可信度自然要打个折扣。讽刺的是,在此之前,威廉姆斯曾被誉为“21世纪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意思是他是当下美国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甚至在2007年位列《时代》周刊评选的当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

  “布赖恩·威廉姆斯受到直播电视压迫已久,他称将不再从事这项正在燃烧和崩溃的职业”,美国讽刺新闻网站“洋葱新闻”的一句调侃揭示了这一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的确,与其说威廉姆斯事件反映的是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不如讲是他所在行业生态的恶化。盲目满足受众的感官刺激,疯狂追求猎奇媚俗效果,早已成为西方媒体博取眼球的“锦囊妙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触碰道德底线:2003年,《纽约时报》被曝出记者杰森·布莱尔编造大量新闻事实;2005年路透社陷入新闻照片合成风波;2011年,英国《世界新闻报》和《每日镜报》等媒体相继传出窃听丑闻。在收视率和独家爆料面前,一切的新闻职业道德仿佛都化为了浮云。在大众传媒盛行的时代,媒体伦理失范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不争的事实。

  媒体曾在西方历史上创造过诸多辉煌,特别是以“黑幕揭发运动”为代表的媒体力量曾经推动了许多社会变革。但以所谓“自律”为主的西方媒体管理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第四权力”的不断膨胀,扭曲着平衡关系。西方媒体一方面迎合着受众,另一方面却戏弄着受众,利用公众赋予的权力大肆牟利,唱着“狐假虎威”的大戏。本属于公众的版面和麦克风,不知何时竟成了个别人想说就说,甚至胡说八道的平台。如此置新闻道德于不顾,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难怪能够“培养”出威廉姆斯这样的“大嘴”。

  “威廉姆斯可能只是一个‘坏苹果’,但他却是这一整套制度当中催生出来的‘坏苹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前雇员马克·菲尔德斯坦的这句话发人警醒。(张志文)

【编辑:葛雨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