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分析称美无现任官员出席撒切尔夫人葬礼让英失望(2)

2013年04月18日 11: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关注

  “葬礼外交”有先例

  事实上,国内外以重要政治人物的葬礼为契机开展政治外交早有先例。

  “葬礼外交”启动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

  拿中国来说,最有名的就是1982年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邓小平派出时任外交部长黄华作为中国特使亲赴莫斯科参加葬礼,直接扭转了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十七八年的情况,启动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当时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场‘葬礼外交’”。

  不仅如此,中国还曾和印尼在第三国政要葬礼上实现和平对话。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日本国内为其举行国葬。中国政府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同志以“国家主席特使”的身份参加葬礼。期间,钱其琛就与尚未同我国恢复外交关系的印尼的国务部长穆迪约诺举行了会淡,随后又会见了印尼总统苏哈托,并达成了三点一致意见。1990年8月8日,经过艰苦努力,中断了23年之久的中印外交关系得以恢复。

  借金大中逝世之机朝韩对话缓和局势

  在国际上,最有名的“葬礼外交”是朝韩借金大中逝世之机展开对话,进而缓和半岛局势。

  2009年,当时的韩国李明博政府实行对朝保守的外交政策,半岛形势一度恶化。8月18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因病去世。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派出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己男和朝鲜统一战线部部长金养建赴韩国参加葬礼,期间会见了韩国总统李明博,双方就朝韩关系交换意见。金正日很成功地借助“葬礼外交”为自己树起了主动缓和半岛局势的形象,在舆论而前取得了先机,通过与韩国的接触,也间接缓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记者 赖竞超 实习生 黄勇浩 李纤)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