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香港作家屈颖妍:重塑港人“国家认同”从打破“文化隔阂”开始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9日 1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期】香港专栏作家 屈颖妍

  前年我带我女儿去旅行,去青海,开篝火会的时候,他们都唱起那些《我的祖国》《南泥湾》那些,我都跟他们一起唱,但我女儿坐在旁边就问我,你为什么会唱?为什么我们没听过?为什么我们不懂这些歌?那一刻我就觉得,我们现在那一代的年轻人,真的跟我们内地有一个很大的隔膜的地方,隔阂的地方就是文化上。

  【解说】谈及香港与内地的青年教育问题,香港专栏作家、时评人屈颖妍举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在她看来,“文化隔阂”是两地青年乃至民众在交流中的最大障碍。儿时就读于爱国学校香岛中学及附属小学,自小接受国民教育的经历,让在香港长大的屈颖妍与内地并无疏离感。

  【同期】香港专栏作家 屈颖妍

  上课的时候,不一定是历史课,比方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他们也会把国家的观念教给你。比方数学课,他们老师会讲我们中国的数学家哪一个是很出名的。音乐课,我们会唱《南泥湾》《我的祖国》《国际歌》,所以我都会唱,我就觉得我跟内地没有什么隔离感。所以每次放假或者是学校有活动,就带所有的学生去看《英雄儿女》,看《智取威虎山》。慢慢看,挺好看的。所以我就觉得我们也要营造一个气氛,或者是营造一些机会去让这些学生去看。

  【解说】屈颖妍建议,应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三个维度入手,重新塑造港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她认为,产生文化认同的第一步是接触和认识国家的文化,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香港在文化共享平台的搭建和拓展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同期】香港专栏作家 屈颖妍

  内地的电影现在也很火了,很多电影都很火,但在香港基本上很难看到。最近那个《你好,李焕英》很出名的,但是香港你没有找到一个电影院去可以看到这个电影。我觉得我们文化上跟内地不能同步。前几年内地讲《我不是药神》的时候,全中国都在讲很火,这里(香港)完全没有办法看到。我怎么讲?我想跟你讲都讲不了。所以我就觉得,文化上我们已经有一个(隔阂),好像隔绝了一样。所以我觉得应该先打通这条路,因为其实电影、电视那种文化,其实是最容易进入家庭、进入人心的。

  【解说】除了文化的互鉴,屈颖妍认为,对香港民众的历史教育也应加强。她指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教材。在香港中环,不少街道就是用港督名字命名的,很多历史遗迹虽仍保留,但背后的历史故事却鲜有人知。

  【同期】香港专栏作家 屈颖妍

  以前比方香港有东江纵队吧,抗日的,不说是小孩子,大人也不知道,很多香港人也不知道这段抗日的历史,我觉得那方面的历史我们都应该留住。还有那些就是他们现在还有一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在,假如他们那一代都走了,那我们就更难抓住那一段历史。其实在政府的环境教育上,我们也可以做,每一条街,有一些讲解,或者是变成那个历史的旅游(景点),带孩子去看,看完再讲解,我觉得这样他们会记得比较深刻一点。

  【解说】针对此前有人发表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是“民主倒退”的言论,屈颖妍反驳称,最好的制度就是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此次的人大决定能让香港社会长治久安,为香港民众带来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范思忆 李越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刘羡】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