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 香港学子与航天员共话航天梦想
中新社香港1月1日电 (记者 张晓曦)2022年的第一天,香港学子再次迎来一次难得的“天地对话”交流。百余位香港学生1日在香港大学陆佑堂与航天专家和在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交流互动,共话航天梦想。
此次“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由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在京港澳分别设置三个会场,与天宫空间站进行实时连线互动。
在香港分会场,学生们手持加油棒和写有“航天梦,有你有我”“一起向未来”的精美纸板,热切期待活动的开始。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致辞表示,今年是香港大学成立111周年,在这个历史时刻,能够在新年第一天举办这场非常难得的交流,实在意义非凡。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站在国际前沿,有幸见证这个时代,更增强了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对话活动正式开始,在北京、澳门会场分别提问后,香港大学学生叶晨希首先向身在北京会场的专家提问,能否介绍一下我们的空间站有哪些中国特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回答,中国空间站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包括规模适度、自主研发信息化程度较高等。
随后,激动人心的“天地对话”展开。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研究生陈思威获得第二个提问机会。他向航天员问道,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感受是怎样的?如何保持“感觉良好”的状态?
翟志刚回答,在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是航天员长达6个月的在轨驻留。长时间的实战飞行,会导致航天员肌肉萎缩、钙流失,长期处于狭小、密闭环境,也会产生孤独感、烦躁感。面对这些现实的考验,航天员在轨工作之余,都在积极锻炼身体,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而这背后也是工程全线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全天候的保障,才使得航天员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感觉良好。
翟志刚还笑言,“感觉良好”是一种经过重大考验、突破重重困难后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相信大家在克服困难、收获成功之后,也会“感觉良好”。
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正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就读的周婷同学幸运获得。她向航天员询问,你们在新一年有什么新期待?对全国青少年有什么寄语和祝福?
王亚平回答,今年,中国航天员在自己的太空家园迎来了“新年第一缕阳光”,也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这也说明只要有梦想、去奋斗,就会心想事成。她还表示,探索太空永无止境,相信中国人探索的脚步将会迈得更稳、更远,奋斗的舞台将越来越大。她还特别展示了一场“太空画展”——来自中国11个中西部省、市、区的青少年的绘画作品。
“这场以‘青春与星空对话’为主题的画展承载着广大青少年对中国航天未来发展的憧憬、期待和梦想。”王亚平说,将这些珍贵的礼物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点亮梦想”。
活动结束后,香港会场的多位嘉宾和学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天地对话”于2022年的第一天在香港举办,令他们受到鼓舞,希望香港的发展越来越好,未来在科技领域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