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消解官商合谋遏制权力“合法”变现
濮阳的“公务员小区”其实是给舆论、公众也给相关方面提了一个醒:因为更具隐蔽性、欺骗性,遏制权力合法变现的扩大化,必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有长线作战的准备。
“凭什么公务员购买高档小区住房,价钱却比经适房还低?”近日,河南濮阳有群众反映,当地大力建设高档“公务员小区”,而价格只有市场价一半。记者调查发现,涉事楼盘确为当地面向市直单位公务员定向开发的商品住房,而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表示,小区建设属商业行为,各种手续齐全,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专家表示,需要警惕公务员低价房背后的权力变相“变现”。
通读报道,不难厘清“前因后果”。其一,从“源头”上讲,该“公务员小区”是由濮阳市安居房地产公司开发,而该公司有两个法人股东,一个是负责建设的濮阳三冠实业公司,另一个就是濮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其二,从程序上讲,据说该小区“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政府没有插手。从规划到拿地、建设,都按照规程来办。”其三,从结果上讲,三冠公司心甘情愿拿不到3%的利润。所以,即便该小区“为市直机关公务员服务”,但从法律层面讲,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正如报道中相关专家分析:在为机关等要害部门建房的过程中,开发商打通了权力关节,增进了政府人脉。从长远来看,“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开发商总会将手中的“权力期货”变现,而到时“拿人手短”的政府部门怎会不开绿灯?所以要警惕权力变相变现,“名义上是通过合法的途径为公务员办了一项福利,实际上是利用政府权力给公务员转让了利益。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制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摒除特权现象的发生。”如此条分缕析,可谓直指要害。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程序上绝对严谨合法、实际上仍属权力变现的“公务员小区”,不少地方均有存在。通常的情况是,对这些“坐享其成”的体制内人士而言,若非因为“分配不均”等状况的发生,他们一般都会闷声“自肥”;而对普通公众而言,若非看到“网友曝光”“群众反映”,他们压根儿不知道这些白菜价“公务员小区”的存在。以此而言,以严厉监管各地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市场行为(比如入股房地产公司)为始,彻查这些名义上程序上合法、实质上仍属权力变现的行为,尤其必须。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出于规避风险等原因的考虑,类似的“公务员小区”在官商合谋之下,也多是法律上、程序上无懈可击。若非更高层的明令禁止,类似的公权私用、寻租恐仍会“摁倒葫芦起了瓢”;另一方面,在其他层面和领域,亦需警惕权力合法变现的扩大化。可以说,濮阳的“公务员小区”其实是给舆论、公众也给相关方面提了一个醒:因为更具隐蔽性、欺骗性,遏制权力合法变现的扩大化,必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有长线作战的准备。而具体到当下,必须是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如此才能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