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频喊话银行有苦难言 小微融资好政策遭落地难(3)
高不成低不就 “尴尬”利率折射创新短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浙江友力机电优先公司董事长陈星均几次呼吁,希望银行贷款利率能够再低一些、贷款期限能够再长一些。但同样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贷款利率太低恐怕不足以覆盖风险和成本,贷款利率太高又怕“无人问津”。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老王还是陈星均都遇到过类似的状况:企业在某个时点非常缺钱,应收账款却迟迟收不回来,而这个时候银行贷款到期需要还贷了,不少小微企业不得不寻求民间融资去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就在这一来一回的“倒贷”过程中,不少原本勉强维持运转的小微企业倒下了。
最新的温州地区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指数显示,目前一月期、三月期、六月期、一年期、一年期以上的年化利率分别为23.94%、19.20%、16.48%、15.55%、15.96%。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资源供给较为充分的江浙地区,拥有有效贷款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普遍在10%-15%左右,而在中西部等金融供给不够充分的地区,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普遍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60%、70%甚至100%。
银监会近日印发《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力促解决“倒贷”问题,要求商业银行科学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业务品种,合理采取分期还款等灵活的还款方式,提高小微企业使用贷款资金的便利程度,减轻小微企业一次性还款压力。
尽管政策“福音”频传,多数小微企业主却坦言,根据以往经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非常艰难。尤其是,小微企业千军万马挤银行融资“独木桥”的现状亟待改变。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目前大型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而地区性中小银行对于当地的企业和企业家比较容易掌控,能控制风险,也不会主动去服务大企业,大力发展地区性银行可解决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反复强调,银行必须回归到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但是支持实体经济绝不是银行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他表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不是简单地让银行更多放款,甚至是不顾风险,更多地给困难的企业放款。而是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当中,在防范风险、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要为那些符合结构调整、符合市场需求、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提供更好支持和服务。
王兆星认为,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不能局限于银行信贷这一条渠道,还应该有一个“大金融”的概念,应该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机构来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同时也增加市场的公平竞争。在盘活存量的同时,怎么样增加有效的资金供给增量,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包括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发展各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租赁市场、金融消费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