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贷收紧潮蔓延至二三线城市 额度紧张恐非主因

2013年09月11日 11: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有关各地银行暂停房贷的消息层出不穷。8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就曾以《部分额度已用完 广州多家银行暂停房贷》为题,对广州的房贷情况进行调查和报道。进入9月,这一现象已经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9月10日,《中国房地产报》报道称深圳4家银行公开宣布暂停房贷。而据《重庆商报》9月9日消息,由于银行信贷额度吃紧,重庆部分银行暂停受理二手房贷款;同一天,《中安在线》报道,合肥最近有4家银行暂停了二手房贷款,其中农行、交行、工行等国有大行也加入停贷大军。

  对于大面积收紧房贷的原因,银行方面普遍的说法是额度紧张。但也有银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真实原因也许没这么简单。

  银行收紧房贷愈演愈烈

  据了解,今年以来,不少地方陆续传出银行暂停房贷的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等城市相续出现暂停房贷的情况,尤其是最近几天,似乎有蔓延的趋势。

  而这种趋势不仅表现在地域上,也表现在较小银行开始向国有大行蔓延。此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暂停房贷的以股份行和城商行居多,国有五大行有审核从严、放款延长的现象,但并没有停贷。但据9月9日《中安在线》的消息,合肥最近暂停二手房贷款的4家银行中,3家是国有大行。由此可见,国有大行的此前的“淡定”态度似乎正被打破。

  某知名地产中介公司广州地区经纪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来,房贷一直在收紧,现在根本不会有折扣,而且有几家银行在最近两个星期也加入了暂停房贷的大军,至于是哪几家银行,该地产经纪人没有透露。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收紧房贷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二手房贷款则首当其冲,是停贷重灾区。据《中安在线》报道,没有暂停二手房贷款业务的银行,利率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浮。以合肥地区光大银行为例,虽然没有暂停二手房贷款,但首套房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10%,二套房上浮20%,而且还需要等待放款。

  就连此前相对宽松的公积金贷款,如今也受到影响。据媒体报道称,伟嘉安捷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北京市公积金贷款的交易量环比上月下降30%左右,国管公积金贷款受额度紧张影响,办理人数下降明显,而公积金贷款整体消费人群比例也由30%缩减为20%。

  银行警惕房贷风险

  对于房贷收紧的原因,银行方面普遍的说法是额度紧张,但某银行人士王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真实的原因也许要复杂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对房贷风险比以往更加警惕。

  据王先生介绍,在六月“钱荒”之后,许多银行心有余悸,对风险的控制更加严格。

  今年的上市银行中报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400亿元,相比2012年末增加了近400亿元。

  “但这种影响是广泛的,不针对房屋贷款,但上半年部分银行房屋贷款过度放贷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下半年只能相对收紧,这个原因不可否认。另一方面,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恐怕是银行收紧房贷更重要的原因。”前述王先生表示,上述说法只是他的个人猜测。他还认为,房屋贷款作为一种银行争相追捧的优质资产的时代也许在逐渐远去。

  王先生向记者指出,市场上有关房产税的传言,也提高了银行对房贷风险的警惕。

  盛富资本总裁黄立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产税的推出是大趋势,只是时间问题。至于推出的具体时间,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可能会有定论。

  黄立冲认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比较严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征收房产税,所以房屋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很低,持有两套房以上的人是极少的。人们购房的目的就是为了住,因为空房子也要征税。但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许多人持有几套或多套,因为持有成本太低。所以现在中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许多房子是空置的,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这些空置房就形成了房产泡沫,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案就是征收房产税,这个大方向不会变。”

  “房产税一旦推出(当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那房屋作为投资品的持有成本就大幅增加,从而失去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房屋需求自然就下降。”黄立冲表示,这种预期正是银行收紧房贷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立冲同时认为,另外一个原因,是房贷越来越显现出一个特点:高风险低利润,而且回收周期非常长。此外,房屋贷款一旦出现违约,对银行而言,风险和收益也不匹配。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