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QE2定调“弱美元” 新兴市场严阵以待

2010年11月08日 16:4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起身前往本周的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之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已在上周末早早感受到了来自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成员财长的抵触情绪:由于美联储此前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成为11月6日的APEC财长会议焦点,美国财长盖特纳提出的经常账户设定具体标准的建议继续遭到反对。

  尽管不断重申“支持强美元在全球经济扮演中心角色”,分析人士认为,QE2已经奠定了美元长期走弱的趋势。随着全球通胀风险不断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将“严阵以待”:采取进一步资本管制与干预的风险正在加剧。

  APEC国家不满美国QE2

  在日本京都11月6日举行的第17届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上,APEC财长们对美联储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计划表示忧虑,认为QE2会导致大量追求更高收益的游资流入新兴市场,并造成潜在的资产泡沫与通胀压力。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虽然振兴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复苏十分重要,但QE2已引起新兴国家关注,中方会继续留意QE2推行情况。菲律宾和泰国财长也对此表示关注。

  泰国财政部部长Korn Chatikavanij当天表示:“资本不得不‘安家落地’,因此很可能会流入我们的市场与经济体。”

  APEC会后声明指出,大量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带来波动性和资产价格激增的风险。声明又指出,各国同意避免运用货币作为贸易武器,避免竞相将货币贬值,并呼吁加强各国多边合作,采取措施应对全球贸易差距。

  尽管如此,这些不满情绪让本周G20首尔峰会在汇率问题上达成一致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了。

  全球通胀风险激增

  作为回应,盖特纳强调,强劲的美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而言至关重要,并表示资本流入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积极的”。盖特纳还在会议后称,美国不会以美元作为贸易武器,并重申“支持强美元在全球经济扮演中心角色”。

  然而,在美联储6000亿美元甚至可能进一步延展的量化宽松政策下,“强美元”的愿景恐怕只是海市蜃楼。

  尽管美元近期小幅走强,但自8月2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新一轮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以来,美元指数下跌幅度已达7.6%。

  分析人士认为,QE2无论成功与否都奠定了美元走弱的趋势。摩根士丹利在上周的报告中指出,即使QE2能够成功提升通胀预期与拉动实际通胀,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遏制通胀可信度的降低,对美元仍然是利空因素。

  全球风险协会(GARP)美国克利夫兰分会会长Anurag Gupta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美联储最近宣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不可能拉动美国出口,相反会提高全球通胀风险。

  Gupta表示,目前看来,美国经济在中期内仍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增长驱动力。最近宣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能够通过让美元贬值而在短期内帮助美国的出口产业,然而其他经济体已经在采取措施避免他们的货币因此升值。“那么出口是否能在今后几年内拉动美国经济?不可能。”Gupta对记者表示。

  他指出,美国的利率已经几乎为零。事实上,全球的利率水平都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因此没有余地再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

  新兴市场

  资本管制与干预风险加剧

  除了APEC成员,南美多国也深受“弱美元”之苦。

  摩根士丹利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在美联储上周宣布QE2之后,新兴市场国家资本管制与干预警告的风险也可能加剧,其中以南美为首。

  该行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很可能会继续阻止货币升值。

  与此同时,“严阵以待”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进一步资本管制与干预警告的风险也正在加剧。该行预计,由于南美地区的“反升值”情绪最为强烈,该区域的货币升值幅度相对其他新兴经济体而言会较小。

  事实上,南美洲几乎大部分主要货币都已经采取干预措施,一些国家已强制采取了资本管制(除墨西哥外)。而随着美国QE2扩张全球流动性,并将这些“逐利资本”推向新兴市场,这种相对趋势将进一步突显。因此南美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政策压力将会不断增加——他们不得不继续寻找各种方式抵御资本流入从而遏制货币升值。

  其中,巴西很可能会成为焦点,因为市场会试探该国新一届政府将会采取何种管理手段干预巴西雷亚尔。该区域的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国,如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或将效仿巴西。严婷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