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政协副主席阐世博快乐之源:多元文化自由演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沪政协副主席阐世博快乐之源:多元文化自由演绎
2010年01月26日 10:3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盛会”曾是对她最惯常的称谓——但在距离上海世博会已不到百日的今天,这个词语显然已经不能描述人们对她的期盼。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世博局专职副局长周汉民在今年政协会议开幕的当天,用了一个更新潮、更够味的词儿来形容上海世博会——“嘉年华”。

  “她将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展示内容最丰富的嘉年华——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她在筹办中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曲折,并将在复苏的环境下亮相。”在周汉民看来,痛苦的危机没有成为任何一个国家退出世博的理由,这已经足以让上海世博会拥有一个充满信心的开端;3个多月之后的上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将在这场嘉年华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因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有三大快乐之源。

  快乐源泉之一:触摸世界,多元文化自由演绎

  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参与上海世博会,这两个数字经过媒体的传播与复刻,已经令人倍感熟悉。“这两个数字意味着这届世博会代表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和文化,无论它是悠久还是时新、单一还是复合。”周汉民畅想着这样一种令人愉悦的场景:阳光下徜徉在文化长河之中,汲一点文明的精华、取一点文化的真经、学一点文明的特质、传一些文化的新风,乐从中生。

  在世博园区内,多元的文化化成了沙特馆的“丝路宝船”、新西兰馆的“飞翔的翅膀”、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的波兰馆、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村落之一Catalhoyuk的土耳其馆……由表及里,馆内放大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丹麦远渡重洋而来的小美人鱼、西班牙原汁原味的弗拉门戈歌舞正欲挑战参观者的感官极限……

  “我们快乐的第一道源泉正是因多元文明、多元文化集大成而生”,周汉民道出了上海世博会的第一道快乐源泉。

  卸下了政治包袱的盛会,让多种文明在世博园区的集中演绎更加自然。周汉民对此颇为自豪,“本届世博会没有政治化,更没有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属性将一些国家边际化。在这片5.28平方公里的乐土上,发达国家精心装扮着自建馆或租赁场馆,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馆展示自我,无论贫富,无论差距,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着自己的文明,奔着同一个目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个非政治化、不存在边际化的盛会就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泉之二:感受未来,科技改变生活

  世博园区内正在“试验”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把40多米高处的阳光与新鲜空气“采集”到地下;零碳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连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都可以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这正映衬了周汉民的一句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主题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无病呻吟——世界迈向城市时代的过程中,有新科技一路改善着我们的生活。此次世博会上,参展商展示的科技展品林林总总,将用绿色革命、低碳经济的理念引领人们走向未来。人类有理由为不断创新并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快乐。”

  这种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快乐并不会伴着世博的闭幕戛然而止。周汉民对经历了世博筹办的上海所发生的变化作了一番梳理:两大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相继竣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完成;沪宁城际、沪杭客专即将启用;轨道交通总数升至了13条,里程达到420公里,位列世界第三——上海市政建设的速度因为世博提前了十数年。同样驶入快车道的还有信息技术,周汉民说:“在筹办世博的过程中,上海推进了3G、4G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目前,世博园区内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而在整个上海,人们在信息高速路上也将越走越快乐。”

  快乐源泉之三:参与互动,美好生活在每个人手中

  “快乐是个永恒主题,作为此次世博会的主办城市,上海应该也可以主动延续这种快乐。”周汉民认为,“生产”这种快乐的主体就是生活在上海的2080万市民。

  近日,第五次迎世博600天城市文明指数公布,上海的分数从第一次的78.95跃至本次的86.39。在文明指数的详解中特别提到,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三五”集中行动开展以来,约有1300万人次的市民参与到活动当中,为城市的环境、窗口服务、秩序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周汉民由衷地赞叹:“在上海,人人都是志愿者。他们自信、谦虚、朴实,以‘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奉献精神,一点一滴,将涓涓细流努力汇成壮阔江河,践行着申博时的那句诺言——‘如果世界给中国一次机会,中国还世界一片异彩’。为兑现诺言,为城市更美好,我们奋斗并快乐着。”

  在筹办世博的10年时间里,上海市民“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共同参与”,为世博会的举办积极做着贡献,期间所形成的世博精神正是最重要的一道快乐源泉。今天,当居住和工作在上海的人们通过努力和协作,都可以亲手在家乡触摸世界,上海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

  世博的快乐可以怎样延续

  市政协委员、宝山区政协主席康大华:让“明天”的世博园区成为“国际商品贸易区”

  世博场馆风格迥异、创意无限,汇集了各个参展国的特色。在世博会之后,能不能让这些展馆成为万国商品,包括科学技术产品永久性的交易平台和汇聚地,展示和销售各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商品和最新的科技成果?浙江义乌目前已经是向全球“输送”小商品的大市场,上海是否能借着世博会打造一个展示全球商品的“国际版义乌”?

  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正在破题。浦东,作为全国先行先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吸取国外“自由贸易区”的经验,试行园区内免税,让各个国家馆成为该国产品最具吸引力的销售推介中心,把“明天”的世博园区打造成为“国际商品贸易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平台。

  民建上海市委:成为“购物天堂”才能继续让人“乐在上海”

  消费环境的好坏事关世博会的成功与否,也事关上海未来发展。目前,国人有限的消费能力中相当一部分花费在了出国、出境消费上,出现了“墙内低迷墙外火”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消费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市消保委、市旅游局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旅游市场的购物满意度居旅游各项目满意度末位。

  要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世博之后仍然“乐在上海”,政府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就是切实改善消费环境,让上海成为“购物天堂”。

  具体建议包括:提高内销产品的质量标准,强化内销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跟踪;制定、完善刺激、鼓励消费的政策法规;清理、取消各种阻碍消费市场发展的行业性和区域性不合理规定;继续清理不合理的公路收费项目,改变以罚代管的交通和城市管理模式,切实降低流通销售成本;借鉴国外的“市场啄木鸟”制度,通过制度性安排,形成非政府的市场监督体系;设立外地来沪人员消费权益保障中心等。(刘力源 钮怿)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