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价依然高位运行,建设部官员解释调控政策具有滞后性,专家则开始质疑房地产调控导向。
“国务院对房地产调控情况并不是很满意,现在有关部门压力很大。”建设部一位人士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从5月17日推出“国六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到10月17日专门听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国务院会议,整整5个月,国务院仍基本维持“原判”:少数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房地产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
建设部房地产司副司长姜万荣在日前举行的“2007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坦承,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不稳定的,部分地区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提供了佐证: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2.3%,北京10.9%,厦门10%,成都8.9%,呼和浩特8.4%和广州8.3%等;下降的城市只有2个,分别是:上海2.3%,丹东0.1%。
对此,姜万荣给了两个解释:由于正在审批的项目因套型结构调整而延期开工,导致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环比下降,因而影响了商品住房的后续供应。另外,随着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今后征地拆迁的成本会更高,周期会更长,也可能会推动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再度上涨。
“按照目前的调控政策,房价上涨难以改变。”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说,“今年一系列宏调政策出台都没有认真对待房地产行业的巨大真实性需求。”
对此,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博士后张金华分析,供给方面现在很多政策是从结构调整上去调控,除了会有地方政府阻力外,由于市场中的真实消费需要仍很旺盛,实际效果不会明显。相反,“控制别墅用地,给人的感觉是别墅价格要涨;控制大户型比重,给人的感觉大户型价格要涨。”
在打击和抑制投机性需求方面,征收个人所得税、五年内转让收受营业税、调高按揭成数、加息等政策,专家认为,一方面局限在了房地产交易环节导致成本被转嫁,另一方面忽视了真实的消费需求。
董藩说:“房地产市场如果真有泡沫,这5个月来早就应该挤掉了。但目前处于观望期的房市,其价格仍在如此上涨,只能说明存在着巨大真实需求。”
张金华建议,调控政策必须围绕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供给方面政府要增加土地供应量;需求方面征税重心应从交易环节转向保有环节。
对于建设部下一步的工作,姜万荣表示,要坚定不移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措施,着力抓好稳定房价、调整结构等工作;其次是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与此同时,政府将逐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力度。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