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是造成高地价、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全国政协委员梁季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房地产的病根在于土地,土地市场的高度垄断是房价畸高的根本原因。
两会期间,说起高房价,很多代表委员都将矛头指向了“土地财政”。
梁季阳告诉记者,地方政府依据土地管理法,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征用农民土地支付的费用是一亩地几万元,但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的价格可达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乃至几百万元,巨大的价差使得地方政府热衷于“高价卖地”“以地生财”。在国际上一般地价占房价的1/4左右,而目前我国地价往往达到了房价的一半。
“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几乎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0%至70%。根据有关数据,2007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约1.2万亿元。这属于非税收入,自由游荡在政府财政管理体系之外。作为掌控土地资源和土地卖方的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价格升高是乐见其成的。”梁季阳说。
全国工商联在给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我国房价何以高居不下》的书面发言中指出,我国房地产行业目前存在成本和费用结构严重失衡、税费明显偏高且征收不合理的状况。刚性的土地成本不仅导致了房价的居高不下,同时也是造成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其中,土地成本占企业开发直接成本的比例最高,达到58.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指出,正是由于地方财政上对卖地的依赖,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形成了共同利益,才会出现地方政府不顾公众利益替开发商卖力促销;而开发商则在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宁愿继续守候政府出台刺激楼市的政策而不愿爽快降价,致使虚高的房价出现硬撑的局面。
“土地收益或房地产开发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绝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将来必然造成很大的被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金侨置业集团董事长任玉奇说,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模式不利于耕地保护。
在今年两会之前,任玉奇专门进行过调查,“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现在我国每年有一个农业县的耕地消失。”任玉奇说,城市化进程不能以牺牲耕地,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这种短期行为将会给国家、给子孙后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地方政府必须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俞金尧委员建议,地方政府今后适度调整土地出让节奏,把握土地的基准价格,使土地价格有一个合理的底价,价格既不能太低,造成土地低效,浪费性地使用;也不能太高,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利。
任玉奇认为,国家应调整土地出让金收益比例,将土地出让金更多地让利给农民,以抑制地方政府的逐利冲动。要遏制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机制改革更重要。“如果是我当市长,我也会在自己的任期内尽可能地‘以地生财’。在目前的机制下,你不干自然有别人干。所以‘土地财政’的根子不在地方,而在于制度。”任玉奇说。
全国工商联建议,将一次性收取的土地租金和集中在开发和销售环节的税收整合为统一的房地产税或物业税,延迟到房屋保有环节征收;改革土地招拍挂制度,改变过去“价高者获得土地”模式,变为综合考虑土地竞标者的投标方案,尤其把环保指标纳入到综合考虑因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