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体“住房难”怎样求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困难群体“住房难”怎样求解?
2010年01月27日 15:07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让每位市民都能感受城市的温暖,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昨天,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市人代会上的话让许多市民感到“贴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明确的“信号”:2010年,住房依然是民生之要——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花更大力气加快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

  房、房、房,如何破解住房困难群体的“老大难”问题?无论在会场上,还是会场外的网络虚拟空间中,都成了最热门的话题,高居新民网网民关心的“两会”议题首位。

  今天,本报请来上海市人大代表印保兴、丁美真、陈靖、王中斌等就此话题发表观点。不少代表都建议,不妨迈出非买商品房不可的误区,通过开拓公共租赁房、经适房、动迁安置房等方式最终寻找到“安居”的乐土。

  公共租赁房

  “没家的孩子社会抱”

  网友stafine:我是新上海人,有一份收入尚可的“白领”工作。但面对越来越高的房价,我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每月租房开销就要用去收入的近一半,加上其他开支,被迫成为“月光族”,攒钱买房遥遥无期。

  印保兴:“我所在的公司招聘新员工时发现,尽管不少外地大学生十分优秀,但考虑到上海高高在上的房价,最终还是没能留在上海工作。”

  为解决这个难题,有的单位想到了建租赁房这条路。如央企单位上海铁路局在沪开建了一个建筑面积达27.8万平方米、可解决铁路职工3100套租赁房的项目。

  单位建租赁房是件好事,但毕竟还停留在“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层面,或者说,仅限于“富家孩子有人抱”。多数企业单位不具备这样的造房条件。因此,我建议,把单位租赁房再提升一下,从“谁家的孩子谁家抱”上升到“没家的孩子社会抱”。可以加大公共租赁房的投放力度,政府财政出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拿一点,建成批量可供应的公共租赁房。

  经适房

  申请门槛盼降低

  网友果果:我是上海人,很想申请经适房,可申请门槛太高,而且还要排队摇号,能买到的概率太低了。什么时候经适房的申请人群才能扩大呢?

  丁美真:政府工作报告对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都很重视,其中提到2009年,上海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605万平方米。但我认为,目前经适房仍存在政策偏紧、价格偏高、位置偏远的问题。

  陈靖:经适房在闵行、徐汇率先试行下来,发现一个问题:即中心城区的居民,尽管人均居住面积达到标准,收入却往往“超标”;而偏远地区的居民收入“达标”了,人均居住面积却又“超标”了。因此,我建议,政策制定部门应根据上海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符合区情的经适房标准。

  动迁安置房

  统一建造“保障房”

  新民网友azaji:每每看到新闻中的“动拆迁大战”,我就有点悬心。老百姓应当支持政府拆迁,但前提是旧区改造要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新生活。如何保证动迁居民住上好房、安居乐业呢?

  王中斌:动迁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房源。随着房价上涨,多数动迁居民都选择要房而不是要钱。

  我所在的公司曾为地铁项目动迁居民寻找安置房源,却发现2008年大华地区的房价平均在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到了去年年底,飙升到1.9万每平方米不说,而且基本无房可买。

  况且,动迁安置房有它的特殊性,即要求一房或两房的小房型,这在商品房里往往比例不高、供不应求。因此,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量旧区改造居民有急需住房的刚性需求。

  为此,我建议市政府统一规划,在中外环之间建设大规模的居住社区,为旧区改造的居民提供配套的“保障房”,通过加大供应量形成房产市场供需平衡,这也是遏止房价快速上涨的一大“利剑”。

  本报记者 宋宁华 胡晓晶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