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支招"稀释"高考压力 分类招生替代"一科多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委员支招"稀释"高考压力 分类招生替代"一科多考"
2010年03月05日 14:16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特派记者冯兰蔺报道

  近期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

  驻沪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熊思东反问,一年多次考试,能稀释高考 “指挥棒”带来的压力吗?不妨给高校分类设计不同的招生录取办法。

  一科多考值得商榷

  熊思东说,应把眼光关注到人才培养的前一道关口——招生。“但现在高校自主‘挑’学生的权利太少了。 ”

  “我曾碰到过一个大学生,高中成绩很好,一到大学却成了全班倒数。究其原因,是他每次物理考试都不及格。 ”后来得知,这个学生高考加的是化学,对于物理一窍不通,“理科学生竟然不懂物理,从高校培养人才的角度看,这个学生在‘胚’阶段的塑造是有缺陷的。 ”

  新发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熊思东却认为,这是“换汤不换药”——大多数学生的负担将被加重。他在提交全国“两会”的一份提案中指出,较为合理的招生录取办法,是按高校分类,设计不同的招生录取办法。

  低端:要不要高考学校决定

  按照这个思路,中国的高校将被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三类。“低端高校包括高职、民办大学、独立性学院等。是不是需要高考?怎么考?考什么?把这些决定权下放给学校,自主选择。 ”

  也许有人会问,没有高考招生,秩序会乱吗?熊思东笑着摇头:“不会,民办大学生遵循的是市场经济,一味招收质量差的学生,毕业后无处找工作,对学校本身的品牌建设来说,也是毁灭性的。 ”

  中端:相对统一参加高考

  对于绝大多数处于中端的高校来说,在招生录取时,均需参加国家统一高考,最终录取则以“高考分+平时成绩”决定。除了高考分数,在这种体系里,另一重点则是平时成绩。熊思东在提案中提到美国模式,学生念完高中三年,教育部门会最后出台平时成绩计算方法,可以由第一至第三学期的期中考试构成,也可以是某类考试的成绩和你参与夏令营获得的老师评分组成,“所选取的分值项,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刻公布,没人能提前预知,作弊更无从谈起。 ”熊思东说。

  高端:探索多样化自主招生

  像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招生录取,熊思东提倡的是探索多样自主招生模式,“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招学生,也可直接免试一批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生,其他学生则按照高考模式录取。 ”

  熊思东说,他曾在担任复旦研究生院院长时,主动做“小白鼠”:“当时,我专门拨出一定的学生比例,供名人推荐。一些著名院士、复旦的教授,有权直接向我们推荐学生。 ”方案推出后,遭到不少人反对,理由是直接推荐容易滋生“走后门”现象。不过,事实却恰恰相反——名人推荐的学生相当少,远远低于拨出的名额。

  “专家单独推荐,若学生质量不佳、或涉及亲戚关系,推荐人就直接就把机会扼杀在萌芽中了。 ”熊思东说。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