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的“丝路情结”:中国很美值得来
中新社西安7月1日电 题: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的“丝路情结”
中新社记者 冽玮 张珂
19岁的留学生萨帕格,来自遥远的土库曼斯坦。在中国西安留学仅两年时间,已能读写复杂的汉字,说一口“地道”的汉语,被人称为“中国通”。
在陕西西安的高校里,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中亚留学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他们多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之行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各国与中国的联系日趋紧密。据陕西省教育厅统计,2013年有614名中亚学生在陕西高校留学,占该省外国留学生总数近十分之一。
打开地图,土库曼斯坦距离西安4000多公里,飞机单程需7小时左右,但遥远的距离并不能阻隔萨帕格对中国的向往。“小时候希望当一名工程师,成为连接土库曼斯坦和中国之间的使者。为了这个梦想,我告别家乡,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萨帕格在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上如是说。
2012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通过考试在土库曼斯坦选派一批公费留学生,萨帕格就是其中之一。在上海学习一年汉语之后,他被分到西安石油大学进行石油储运专业的学习。对于爱好中国文化的萨帕格来说,古城西安之行,令他终生难忘。
“西安的街道,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了解了西安也就读懂了中华五千年。”萨帕格告诉记者,他一有空闲就会出游。西安的钟鼓楼、大小雁塔、城墙、古巷古街,都留下他的足迹。“最神奇的是的秦始皇兵马俑,每次去都让人震撼不已。”
除了历史遗迹,西安的美食也让萨帕格印象深刻。肉夹馍、biangbiang(汉语拼音)面、凉皮,关中特有的风味美食很对他的胃口,但他最爱的还是羊肉泡馍。如今,爱吃中餐、爱听相声的萨帕格的生活越来越像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谈及自己在中国两年学习与生活的经历,萨帕格津津乐道,他不仅可以用流利的汉语与人交流,还结识了一批中国朋友。更令他自豪的是,凭借打兵乓球的天赋,不少中国同学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在另一位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安特达眼里,学习中文的过程很快乐。“我们是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认识的,之后不久她就成了我的女朋友和中文老师。”活泼的他在说到中国女友时,羞涩地笑了起来,他说,女友对他的帮助特别大,使他快速地融入了西安的生活。
对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而言,具有传奇色彩的“汗血宝马”是他们的骄傲,被土库曼斯坦奉为国宝,并将其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有些男生因为爱“马”,沿用中国的生肖属相,一概声称自己属“马”。
今年5月中旬,土库曼斯坦第三次赠送中国“汗血宝马”,这些马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见证。
安特达告诉记者,他已经爱上了中国,在寒暑假离开学校时会有不舍之情,“每次回家都会告诉我的亲朋好友,西安很美,中国很美,值得你来。”(完)
专题: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