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师节该不该送礼”陷博弈 网上投票结果对半开

2013年09月11日 15:4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在为倡导尊师重教而设立的教师节里,唯一不太和谐的声音便是年年出现的“该不该给老师送礼”之问。昨天,记者在沪上多所学校现场目击,学生送出的一束束鲜花、一张张贺卡乃至一盒盒巧克力,寄托的是对老师们的感恩。然而,送礼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许多值得玩味的社会现象和值得深思的教育伦理问题。

  送礼之风难遏制

  早在2010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就公布了10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教师们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这也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挂出不收礼的倡议书。两年过去了,给老师送礼之风遏制了吗?

  9月8日,新浪刊出挂网调查:“教师节到了,您准备给现在的教师或者孩子的教师送礼吗?”共吸引了5万7千余名网友投票,结果,表示不会送的占47.9%,表示会送的占44.8%。

  昨天,新浪再次就“今天是教师节,如果您准备给自己现在的教师或者孩子的教师送礼,准备送多少钱的礼品呢?”这一问题进行挂网调查,当晚即收到了1万1千余个样本。结果显示,礼金在500元以内的占55.5%,500至1000元的占24.6%,1000至2000元的占7.0%,2000至3000元的占1.8%,5000元以上的占9.8%。

  用创意感谢师恩

  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说,学校严格禁止教师收受家长贵重礼物或卡券。她坦言,前几年,曾有一名骨干教师收到一份名牌化妆品,未及时归还,结果这名老师受到了处罚。“作为学校管理层,不能简单地通过禁止或者说教,去制止不正之风,而应该让老师从一次次课程创新、课题研究、学生互动中获得满足,而非物质。”

  低年级孩子的手工制作、手绘贺卡,中高年级孩子旅行时的摄影作品、录有自编教师节歌曲的CD、写着原创诗歌的信纸……除了被鲜花围绕,张悦颖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用创意表达着对老师的祝福。三年级孩子刚刚学会二维码的制作,老师扫一扫贺卡上的二维码,手机屏幕上便跳出了一段孩子们自己录制的祝福视频,着实令人惊喜。张悦颖说,学校鼓励孩子DIY教师节礼物,学会感恩。有意思的是,每个孩子还带回了一朵送给父母的鲜花,学校通过此举告诉孩子们,父母是成长路上第一任老师,也别忘了向他们送上感谢。

  师生“博弈”陷两难

  教育界是不是真的流行学生给老师送礼之风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前天,出席特级教师座谈会的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说,教师节前某卖场推出的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所谓“敬师卡”,原本是个商家促销行为,却让教育界平白无故地“躺着中枪”了。为什么大部分老师一生一世都在辛辛苦苦地工作,但仍会有一些不太实在的例子让大家“中枪”呢?因为,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在社会环境影响下有种种不良行为的人。但绝对要相信这只是极少数。

  而在教育时评专家熊丙奇看来,教师节送不送礼的问题,不仅让教师们陷入困境,更让家长们做着艰难的“博弈”。家长送礼与教师不收礼是两回事,一个是师德问题,一个是“态度”问题。家长送礼而教师不收,在家长看来这也相当于完成了“送礼过程”,给了教师一个好的印象;但家长不送礼,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熊丙奇提出,解决这一纠结难题的出路,应该是通过家长委员会的途径,共同协商、沟通,处理和监督学生与学校、与老师交往的事宜。(记者 王蔚 陆梓华)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